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大家都記憶猶新。阿Q被打之后,其潛意識認為“這是兒子打老子”;被綁縛刑場,死到臨頭還高喊:“20年后又是一條好漢”……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阿Q生活在那樣的社會里,倘若沒有那么一點可憐的求存精神,那么他不被活活氣死,也得氣瘋。如此看來,阿Q的自嘲、,實質上是平衡的需要,自然也是其生存的需要。
現實生活中,阿Q的思維和行為在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只是其存在的形式和表現方法有別。如:有的男人在外邊受了氣,回家拿老婆出氣;老婆受了氣,回頭打孩子,這叫“轉移反映”。雖然這種轉移反應不合理,但當事人通過這種轉移,卸掉了部分壓力。又如:一個男人喜歡上了一個姑娘,可姑娘拒絕了他。他會這樣安慰自己:“這姑娘還配不上我呢!”這是“合理反應”。再如:聞聽親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當事者首先想到的是:“不可能吧!”借此暫緩情緒,這稱為“否認反應”。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上面的防衛反應還有許多表現,這些看上去好象是無奈、解嘲、不太合常理的做法,實際上可以免除許多不必要的沖突和壓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