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的心理健康對子女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然而,在我國,人們的心理問題還遠未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家長心理的不健康因素正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的質量,甚至給家庭教育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家長提高心理素質,在家庭日常生活與子女的頻繁接觸中,在家庭教育中保持健康的心理是至關重要的。那么,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具備怎樣的心理素質呢?
(一)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堅持性
一個好家長做任何有益的事情,都應該有決心、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難,勇于戰勝困難,這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使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沒有辛勤的付出,就沒有成功后的喜悅。同樣,這種堅強的意志,也應該表現在對子女的教育上。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在人生的啟蒙階段,他們模仿性強,辨別力弱,可塑性強,自制力弱,既易接受好的影響,也易沾染壞的影響,要把他們教育好,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而是要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過程。作為小學生的家長,你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不怕麻煩,不怕反復,要堅持不懈,堅韌不拔。
(二)不斷完善性格
家長應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并非“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堅持長期努力,也能改造不良的性格,形成自信、堅韌、果斷、有成就動機的現代人性格特征,有利于對孩子教育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因為父母的自信心、堅韌不撥的精神、成就感可以為孩子提供樣板。
(三)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
有一定自身修養的父母都有健康的興趣愛好,用以提高生活的情趣和質量,如集郵、養花、養魚、下棋、欣賞世界名曲、寫字作畫、打球等,從而引導孩子參加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塑造孩子美的心靈。孩子的興趣愛好,來源于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能強制,而應因勢利導,促進發展。有條件的家庭,可根據孩子的興趣傾向,陪送孩子參加藝術或體育專項訓練班,使孩子學有所長。孩子喜歡參加的活動,就鼓勵他堅持下去,從中還可培養孩子的韌勁和耐力,但是千萬不要逼孩子參加他不感興趣的活動,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四)要自覺減輕心理壓力
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家長負有責任,這必然會給家長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這種心理壓力,一方面將促進家長重視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如果壓力過重將可能導致家教失誤。例如,當你參加家長會,孩子成績不如別人,不能為你“爭氣”時;當你跟同事、鄰居談論孩子,或帶孩子看望親友感到孩子比別人差,不能為你“爭臉”時;當你的孩子受到長輩責怪,說你管教不嚴,不能為你“光宗耀祖”時,都會給你心理上帶來無形的壓力。如果再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將更感到壓力沉重,你很可能在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情況下,教育子女時情緒急躁,方法簡單粗暴,造成家庭氣氛緊張。因此,必須端正教育思想,從孩子實際出發,自我減輕壓力,形成家庭寬容的心理環境,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在原有基礎上奮發上進。
家長的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會影響到教育子女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家長心理素質好,心情舒暢,情緒愉快,可以給家庭創造一個祥和歡樂的心理氛圍。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感到親切愉快,樂于完成家長所交給的任務,學習也會更加專注。溺愛并不是真正愛孩子,而往往是害了孩子。因此,作為家長,你一定要善于用理智來駕馭自己的心理,努力培養自己的健康心理,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為孩子營造一種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
下一篇:國內的父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理孤兒應引起我們高度關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