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目前的全球患病人數已突破三億四千萬,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同時患病率還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在中國,抑郁癥的患病率持續增長。調查顯示,我國抑郁癥發病率約為3%~5%,目前已經有超過2600萬人患有抑郁癥。在抑郁癥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終有可能死于自殺。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目前全國地市級以上醫院對抑郁癥的識別率不到20%。現有的抑郁癥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
■沒有人會對抑郁癥產生免疫力
抑郁癥又稱憂郁癥,是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征的一類心理疾病。其臨床表現為,輕型病人外表如常,內心有痛苦體驗;稍重的人表現為情緒低落、愁眉苦臉、唉聲嘆氣、自卑等,有些患者還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緩和、失眠多夢等癥狀;重性患者會悲觀厭世、絕望、自責自罪、幻覺妄想、食欲不振、體重銳減、功能減退并伴有嚴重的自殺企圖及自殺行為。沒有人對抑郁癥有免疫力,它發生于社會各階層、各國家和各文化環境的人群中。
傳統上主要將抑郁癥的癥狀集中于情感癥狀,比如情感低落、持續悲觀、絕望、快感和興趣缺乏、焦慮、缺乏自信、注意力集中差、自殺信念、自罪感或自責等。然而,根據權威調查,將近70%的重性抑郁患者首先出現的只是軀體性癥狀,例如疲倦、精力缺乏、睡眠問題、食欲改變、全身疼痛、背部疼痛、、關節痛、、乏力及胃腸功能紊亂。
此外,軀體疼痛癥狀會降低抑郁的診斷率。73%的醫生在面對伴有疼痛癥狀的患者時會擔心誤診,只有38%的醫生會在大多數時間想到軀體癥狀是抑郁的一個癥狀。研究表明,如果抑郁患者長期得不到正確診斷,整個病程就會變長,治愈的機會也會減小。
■軀體癥狀的治療需要消除誤區
目前,抑郁治療更偏重于情緒癥狀的緩解。據世界精神衛生聯合會調查顯示,有88%的醫生認為,抑郁的軀體疼痛癥狀可以隨著情緒癥狀的治療而消除。但臨床研究顯示,伴有疼痛性軀體癥狀的患者對目前主流的單遞質抗抑郁藥治療的反應最小,比如治療超過9個月也不能完全消除疼痛性軀體癥狀。而殘留的疼痛性軀體癥狀將顯著增加復發的危險。
對抑郁癥引發的疼痛性軀體性癥狀的認識不足導致抑郁癥的診斷滯后,并直接導致痊愈的機會降低。早期診斷并同時治療抑郁的情緒和疼痛性軀體性癥狀會使痊愈的機會大大增加。越早診斷和治療抑郁,預后會越理想。
臨床研究顯示患者未治療的時間拖得越久,讓他們恢復正常功能就越困難,因為抑郁是一種慢性的易復發的疾病。
專家認為,受軀體疼痛癥狀困擾的抑郁患者平均每年喪失19個工作日,工作量會降低26%。
抑郁治療的目標是消除殘余癥狀。而抑郁癥的殘留癥狀中,94%是軀體癥狀,因此軀體癥狀是妨礙獲得臨床治愈的主要障礙之一。在獲得臨床治愈的患者中,伴有殘留癥狀者其復發速度是無癥狀緩解者的3倍,其復發比例也是無癥狀緩解者的3倍。因此臨床治療需要療效更強的雙重作用藥物以期達到更高的臨床治愈率。
專家說,新型雙遞質抗抑郁藥鹽酸度洛西汀,能對人腦中兩種重要的神經遞質-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進行雙重作用。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這兩種神經遞質的失衡被認為可以導致很多臨床癥狀,如抑郁情緒(包括悲傷,絕望,無助和無用感),焦慮、疼痛等等。鹽酸度洛西汀可以通過對這兩種物質的平衡作用,能快速改善抑郁核心癥狀并且緩解疼痛。這給醫生和患者帶來一個更好的治療選擇。
下一篇:抑郁癥能不治而愈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對付抑郁癥的“希望療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