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常見心理障礙及其克服方法
分類: 學習問題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0-06
閱讀 :490
理障礙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日,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事情上呈現于現實生活中,對學校、集體、對個人都有害。我們認識其危害,找到克服的方法,對于加強思想素質和修養極為重要。
(一)心理異常的判斷標準;
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在一定環境中成長,他的思想,情感和由此支配的各種行為,無不同周圍事物發生密切聯系,他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同時又發生與之相應的反應,這就是一個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人們就二是靠這種心理活動來認識和改造時間,也是靠這種心理活動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自然環境之間協調地依存下來,這種心理活動就叫做正常心理或常態心理。如果人的機體受到遺傳、代謝、感染、腦外傷等致病因素的影響,或周圍的不良精神刺激的作用,使大腦功能發生了絮亂,心理活動就不能順利地進行自我調節,就會使認識、感知、情感、思維、行為和意志活動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不但使自己的內心活動不協調而且和周圍環境不相適應,由此表現出來的各種心理活動,均屬心理異常。嚴重者可能出現精神疾病的各種癥狀。
如何判斷心理異常呢?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無一明確的界限,正常人在某個時期也會有異常心理活動,精神病人哪怕是最嚴重時也有正常心理活動,近年來國內外不少心理學家為正確地區分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測驗工具和量表,并應用現代化的儀器去處理數據,使心理測量有了很大進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動極其復雜,簡單的量表測得的結果只能是起個參考作用,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異常及異常的程度,主要還靠認真觀察。
〈1〉觀察心理活動與外界環境的協調性。一個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為,應與外界相協調,而不應發生矛盾和沖突,他們的言談和舉止行為,應該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說,一個同學在班級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聲,但如果在一個會議上突然引吭高歌,就會引起人們的驚訝。我們說前者為正常心理,后者為心理異常,因為和外界環境不協調。
〈2〉觀察心理活動與情感和行為的一致性。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應與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為是一致的,人們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來腸愁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都說明這種一致性。比如一個同學面帶笑容地講述他的不幸遭遇,我們說他對痛苦的事件缺乏相應的內心體驗。知覺、情感、意向不協調,也是一種異常心理。
〈3〉觀察心理活動的相對穩定性。一個人受遺傳素質、家庭教育、環境影響,使他們對現實有個比較穩定的態度和習慣的行為模式,這就是人的性格特點。它相對穩定,如果一個人幾年來一直寡言少語,不明原因突然變得話多而愛交往,給人一種判若兩人之感,這就說明心理異常了。
(二)嫉妒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我們常見這樣的現象:一個班中幾拾個人平起平坐,氣憤也好,團結也好,其中某些個同學,在學習上冒尖了,工作中受到老師表揚等,于是有的就對進步者,議論紛紛,對冒尖者冷嘲熱諷,成功者可能會受到一些刁難,有成績的反而感到孤立了,這些都是嫉妒心理造成的危害。
嫉妒是一種病態心理,對人對已均無好處,它讀見于有人才能但又爭勝好強而心胸狹窄的人,愿做工作但又極端自私的人,想干一番事業但又不愿做多工作的人。嫉妒對象多指向與自己不相上下或稍高于自己的熟悉同學,朋友和周圍的其他人。對于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則不產生嫉妒,嫉妒里強的人一旦發現別人超過自己就會產生怨恨或憤怒情緒,這種情緒一旦成為行為,就會制造謠言、設置障礙、挑撥離間、尋機報復,以求從另一個角度上去擊敗對方,達到心理上的心安理得,實際上他們心理也得不到安寧。試想一人生活在世界上,接觸過的同學、朋友及周圍的人很多,在自己之上者也不少,如果今天嫉妒同學、明天嫉妒朋友、后天嫉妒周圍的人,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可使自己的神經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也就經常處于恐懼、憤怒、抑郁、焦慮、消沉、憎恨和敵意等不良情緒中。三過時期東吳大將周瑜因嫉妒而亡,死前一直處于“既生瑜何生亮”的強烈的嫉妒之中。所以嫉妒心理是阻礙別人進步,影響集體團結,最終危害自身健康的消極心理,它不但容易出現心理變態,也可產生生理功能的嚴重失調。
克服方法:首先要認識嫉妒心理對人對己的危害,加強道德修養,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寬大的胸懷和氣度,加強意志力的鍛煉,提倡在平等的基礎是競爭,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提倡你追我趕爭上游的拼搏精神,堅決克服阻礙別人前進的壞毛病。同時也要樹立正確的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這樣就必須把全部精力注入學習和工作之中,因而不就無空余時間嫉妒別人。當經過努力取得成績時,進行一個換位思考,體會一下被嫉妒的感受,享受一個取得成績的樂趣,對克服過去嫉妒心理非常有效。即使自己暫時取得不里突出成績,也應認識到一個人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勝過別人,承認自己的不足,也看到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經驗,發展自己,就有可能超過別人。同時可體會到經過努力取得成績的愉快心理要比嫉妒別人的恐懼、焦慮、憎恨心理舒服得多。
(三)逆反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假如一本書的前言中寫道:請你切勿首先翻看到本書第10頁。肯定地說,大多數同學會首先翻開此頁,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這種心理在我們同學中也屢見不鮮因為逆反心理是青年人常見的。青年人有強烈的好奇心,當某事物被制止而有無法講清道理時,最容易引起他們的求知欲,想方設法探個究竟。猜疑、推測的好奇心使其不顧禁令的約束做個嘗試。另外青年人總想利用自己的知識去表現自己,用標新立異引起別人的注意,想在否定權威的情況下尋找自己的自我價值,進而得到滿足感,因而有意采取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表現行為,這是青年人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的基礎。殊不知逆反心理無益于工作,且有還身體,長此下去會使自己的思維方式走向單一的對抗思維,經常從樹立的方面尋找依據,容易脫離常理,使自己形成孤陋寡聞、頭腦簡單的偏執性格。有時還會走極端,犯校規,因為“反其道而行之”的結果往往會使自己的遺憾終生活。
克服方法:通過學習提高文化素質和科學知識,認識到逆反心理的荒謬之處,從理論上找出其危害。當逆反心理出現時,首先通過比較,否定自己不正確的結論。回憶過去逆反心理產生的失誤,通過挫折的教訓會幫助自己慎重行事。結論產生在付諸行動前不妨聽聽朋友的意見,養成三思而行的習慣。
(四)自卑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由于青年人的情感不穩定,他們在一帆風順時自信心比較強甚至驕傲自滿,但是一旦遇到挫折就會出現自卑心理,表現悲觀失望,對自己的智力、能力作出過低的評價,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這種心理不但對身心健康有害,而且在學習上也不易成功。1951年英國有個叫弗蘭林的人在他的研究中有一個新的發現,但由于自卑心理使他對自己的發現產生了懷疑,躊躇不前,結果兩年后美國科學家沃森有了同樣的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樣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所以說,自卑心理是實現自己遠大理想的巨大心理障礙,它可以使你喪失自信,失去榮譽感。在遇到挫折,受到批評,受到旁人的諷刺或嘲笑時自卑心理會大大強化,進一步產生抑郁心理,逐漸喪失生活信心。但是自卑心理也是可以克服的。
正確認識自己,恰當的評價自己,凡是有自卑感的人都過低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所以要想消除自卑,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長處。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是自卑心理的根源。
面對現實,期望值不應太高。低指標可爭取多努力,這樣在工作在不斷取得進展。心理上不斷得到滿足,知足常樂,在滿足中增強自信心,自卑感也就隨之而去。
正確對待挫折。挫折和失敗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關鍵不應心灰意冷,應奮發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心就是指的自信心,多一分自信心就會少一分自卑感。
揚長避短,變短為長。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一個人也有長短,長者不會樣樣都長,短者也不可能處處都短,長短是相對而言。經過發揮可短為長,處理不好也可能變長為短。如一個能說會道,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自信的人可能為長,但如果說得多做得少,或者說到做不到,這將成為人人不喜歡的短處。相反一個少言寡語,有自卑感的可能為短,但他們做得多,說得少,腳踏實地工作,就可能成為大家敬佩的人。每個人都應尋找自己的長處,在實際工作中尋找奉獻的位置,當做出一點成績時,自卑心則會望風而逃,自信心可隨之而來,首次成功是治療自卑感的良藥。
(五)抑郁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抑郁心理應該說是一種情緒障礙,是在原有性格基礎上,遇到挫折后產生的一種較為長久的悲觀心境。挫折大多來自學習和生活中。如遇到問題多次找老師得不到解決時,自己或親人病重而久治不愈時,受到問批評感到委屈而又無處訴說時,遇到困難經努力仍不能克服時,人際關系不好感到孤獨時,都出現一時的抑郁情緒。如果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或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別壓抑的情緒長期得不到消除,就可出現心理障礙。表現飲食無味,食欲不振,輾轉反側,夜不成眠,少言寡語,有氣無力,近慮遠憂,事事發愁,憂心忡忡,夸大困難,低估自己,缺乏信心,消極悲觀。這種心理雖不會危及他人和社會,但對學習不順利,對身體有害。克服方法:提高認識,用積極進取代替消極情緒,用拼搏精神努力爭取。想讓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看得起自己,要想取得一定成績就必須付出一番代價。當然要多尋找自己的長處,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當你感到心情不好時不妨向你的朋友訴說,如果他告訴你他過去也有同樣的感受,你可以從中得到一種自我安慰,從而消除精神壓力。如果朋友再向你介紹一下他如何擺脫抑郁心情的體會,你會得到一些處理的經驗,同時也可分享他們戰士困難后的愉快心情。當然也可以通過書信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寫出來,寫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書面疏瀉情緒的過程。我們收到不少人的心理咨詢信,他們常講到,我寫完信發走后,有時信還沒理由發出心情就頓感好多了。當然你也可以參加一些問題活動,聽聽音樂等也可改善一下情緒。我們遠離家鄉的深深學子,走向學校,社會經驗少,當你遇到困難時可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求助,離開家中親人你會體會到同學的特殊內涵。
(六)從眾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從眾心理也稱順從心理,有人也稱遵從心理。是指一個人的行動,信仰和情緒會受到別人的影響。一個小群體的錯誤意見,往往可以迫使一個人做出與自己感知和判斷不相符合的回答。50年代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他讓被試者做成一排,看兩張卡片,一直貢呢卡片上畫三條長度不等的直線A、B、C、,另一張卡片上畫一條直線X,它的長度明顯的與ABC三條線之一等長,要求被試者判斷X線與哪一些線等長,被試者按坐號順序回答,第五個被試者明知他們答案不對,但也不敢肯定自己正確的答案,只能順從地得出了與前四人相同的錯誤答案,這是一次從心理測驗,把這種測驗重復多次,結果類似。
從眾心理的表現和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如跟著感覺走路會使你步入歧途,跟著廣告購物會使你上當受騙。科學研究中,從眾心理可使你放棄自己正確的研究結果,當然最為嚴重的是從眾心理可使部分前年人形成小群體,小集團,發生數人一起違紀現象,甚至多人聚眾鬧事的違法現象。
克服方法:主要從思想教育、紀律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入手,增強約束力。從學習科學知識。獨立思考,敢于堅持正確意見。如果人云亦云,感情用事,往往會使你后悔莫及。當你的思維、感情、行動處于一個非正式群體中,就要考慮是否從眾心理起了作用。
(七)報復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報復心理是一種屬于情感范疇的狹隘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會尋找各種機會對同學、朋友等,采取不正常廠的手段甚至利,用暴力進行攻擊。
在學校中,報復是一種極為有害的狹隘心理,它瓦解斗志,松懈紀律,破壞團結,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腐蝕劑。第一,報復有害于集體和同學之間的團結。一般來說,有報復心理的人都對對方懷有“敵意”,因而,報復決不是解決同學間矛盾的手段。從一些報復行為來看,報復往往會使“冤怨”越結越深,而且還會使集體團結渙散,關系緊張,工作難開展。第二,報復有害于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青年學生應當站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前列,帶頭說文明話,干文明事,樹文明風,做文明人,而報復心理則會腐蝕人的靈魂,降低人的文明程度,使人變的虛偽,狹隘,甚至墮落犯罪,嚴重影響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第三,報復心理有害于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同學們應該朝著成為“四有”前年的目標去努力,為建設“四化”貢獻青春。而有報復心理的人,往往身心受損,心思分散,既增長不里才干,又損害了自己的威信,更得不到人們的同情和輿論的支持,在甚至會“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克服方法:同學們要消除和克服報復心理,從集體上來說,要選擇適應青年學生氣質、性格、脾氣和心理特點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揚其所長,補其所短,糾其所偏。從個人來講,要切實加強道德品質修養,而且這是關鍵性的,從根本上起作用的。一是要學會自我克制,在現實生活中,當碰到不順心的人和事,特別是自己的人格和利益受到侵害,感到痛苦而產生報復心理時,要認真考慮后果,三思而后行。青年人在氣頭上時,往往不顧后果,有“豁出去”的想法。如果這時候冷靜地考慮一下,這樣做會有什么結果,對人對己對學校有無害處,頭腦清醒后就會放棄原來的做法。二是要加強自我修養。青年同學們一定喲啊珍惜寶貴的青春,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加強思想、道德、品質等方面的修養,努力使自己既有寬廣的胸懷、崇高的理想、無私的情操,又有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的層次提高了,即使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也能泰然處之。在和同學們的交往中,不要以小心眼對小氣量,要理解尊重別人,寬宏大量,以成相待,能讓人處且讓人;不要以涼對冷“雪上加霜”,要滿腔熱情,講友誼和信任;對于同學們的批評,不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要理智地進行處理;不要袒護自己的缺點,該認錯時就認錯,誠意地接受別人的批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冤仇”,化“干戈”。三是要加強對性格的陶冶和改造,每一個青年同學要好好認真分析一下個人性格的利于弊,看看哪些對自己的成長進步有益;哪些對個人的成長有礙,有益的加以鞏固和發展,有礙的加以陶冶和改造。性格一旦形成,雖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也是可以改造的,可以在實踐中磨練和培養健康的性格。古人說性情陶冶,其出發點也就在于改造性格,“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也是古人對一種理想性格的追求。心理學家認為,性格的形成雖然與先天的遺傳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環境的影響,由于環境是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因而也就決定了性格的可變性和性格討厭改造的可能性。如孤僻、狹隘的性格,可以通過廣泛的社會接觸、加強同學間的友好往來,有意識地將心比心,細心體會他人的感情,就有可能逐步變成合群、寬厚的性格。再如,纖弱、怯懦的性格,一般與能力較低有關,培養自信心,努力發展自己的能力,就有可能變得強健和勇敢。總而言之,個人可根據自己性格的剖析,根據社會道德生活和學校的環境的需要,以及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教訓,有針對性地選擇性格中薄弱環節,采取適當方法,下一番陶冶情操和改造的功夫。
過于持久,對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可造成如下表現。
〈1〉意識處于高度覺醒狀態。對外界事物特別警覺與敏感,有時普通的聲響也會引起驚跳,甚至出現一寫錯聽、錯視和心因性幻聽、幻視,“草木皆兵”、“杯弓蛇影”都是處于這種緊張狀態的表現。
〈2〉注意力不集中。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如堅持學習,記憶力顯著下降;如堅持工作,差錯率明顯增加;如從事危險性工作,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極大。
〈3〉分析判斷能力降低。此時參與決策,失誤率極高,因為此時不愿多加思考,不去反復論證,容易輕率地處理問題,草率地作出決定。
〈4〉情緒易激怒,自控能力差。無故訓斥人,頂撞上級,因小事引起爭吵的機會增多。盲目的行為,重復的動作增多,煙酒量加大。
如遇上述表現,應果斷地停止工作,適當休息,改變環境,防止挫折連續發生給工作造成更大的損失,同時也避免心理衰竭和精神崩潰引起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