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冬季抑郁”確實存在。醫學界估計,德國每年至少有8萬人受到冬季抑郁癥的心理困擾。同樣存在的還有春天的舒暢、夏季的興奮和秋季的多愁善感。研究人員早就猜測,陽光和陰暗在我們大腦中的某些物質存在關聯。現在,他們首次在實驗室中證明了這一點。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微型蛋白粒子,春、夏、秋、冬四季,這種粒子在人腦中的活躍程度不一樣。醫生把季節交替性的情緒變化,主要歸因于腦神經中的信使物質——5-羥色胺,這種物質的減少和光照不足被視為導致冬季抑郁癥的主因。到了春天,陽光驅散了陰暗,冬季抑郁就會自行消失。
光照被視為人體生物鐘中最重要的計時器,光照還能通過降低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的量,來調節睡眠和清醒之間的交替。缺少光照或是在光照不足的寒冷季節,對褪黑激素的抑制作用降低,人們會在早晨感到疲倦,導致情緒低落。
為了觀察人類大腦的四季變化,研究人員對100名測試者進行了為期4年的調查。從1999年到2003年,他們每隔幾周就對測試者的情緒進行跟蹤記錄,并給他們做大腦掃描,觀察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在一年中如何變化。一種蛋白質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人們早已知道它是5-羥色胺的運載體,它在光照不足的季節表現極為活躍。在秋季和冬季,它在人腦中進行“清掃”工作,對測試者的大腦掃描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的研究成果對理解季節性情緒狀況具有重要影響”,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我們最終可以解釋光照和情緒之間的關系,了解到為什么人在秋季和冬季經常變得抑郁、消沉。”
(梁子豪)
下一篇:社會心理:都市人面部“酷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理解析:80后的八大心理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