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寶寶的成長階段,都會有一個認生的時期,這個時候即使是親身父母,也難以和孩子有一個比較親厚的關系。作為家長,面對這一情況不知道如何是好,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家長與孩子產生隔閡呢?
1、父母批評過多
專家稱,如果孩子一做錯事,父母任意指責,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的膽怯。
怎么辦:年幼的孩子大多以大人的看法產生自我認識,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情感要保持穩定,避免忽冷忽熱,也不要將你的不良情緒發泄到小寶寶身上。尤其不能以“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給誰誰”之類的語言威嚇孩子。寶寶有了安全感自然會更大膽地去接觸陌生的人和環境。
2、父母包辦太多
如果父母對孩子包辦過多,孩子的自主性便難以得到發展。大部分父母都會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而事事代勞,父母的這種包辦溺愛只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展,使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對一些事物形成膽怯心理。
怎么辦: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放任自由,多鼓勵孩子大膽一點去探索他感到有趣的事物,“媽媽看著你,不怕”多給他一些“強心劑”能夠讓寶寶克服膽怯的心理。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挑戰與鍛煉,在生活中讓寶寶多幫忙參與,培養他的獨立性。
3、寶寶自我保護
認生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在他看到陌生人時,他意識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個體(6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表現出敏感反應),孩子害怕這個陌生個體給他帶來傷害,因此,就以敏感閃躲,甚至大聲哭鬧的激烈方式來向家人傳遞自己害怕的情緒,以此得到家人的保護。
怎么辦:父母可以在孩子還不懂得認生的時候,有意識地帶孩子多接觸其他人。比如,讓家里其他人員幫著給孩子喂奶、喝水、換尿布、逗著說話、抱著玩、做簡單的游戲,通過與其他人的接觸,幫助孩子適應他可能接觸到的各種人和陌生環境。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以自己的意向為中心,而是應該多看看孩子的心理需求,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另外也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切記經常打罵孩子,這是導致親子關系不好的根源所在。
下一篇:良好親子關系如何建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孩子犧牲自我真的值得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