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一些年輕的夫妻奮斗心很強,為了生存和生活,女人們在生了孩子以后,就把孩子丟給了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公婆來看孩子。孩子上學的的時候也由老人來接送和教育。那么年輕人讓自己的老人來教育孩子是對的嗎?
“隔代教育該不該繼續?”許多幼兒父母為此感到困惑。采訪中,父輩普遍擔憂,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個人能力差、愛受寵,自我中心意識強,這些均不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的培養。但若取消隔代教育,自己親手帶孩子,年輕的父母又覺為難,“工作太忙碌,哪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呢。”對此,教育界人士指出,隔代教育不等同于失敗教育,它也有積極成功的方面。此外,隔代教育若能與親子教育有效結合,就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目前,有很多孩子像豆豆一樣正在接受著“隔代教育”。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學前教育處統計,北京市0-3歲孩子的入托率僅為12%。一直嘗試親子教育實踐的原北京市幼兒師范學校教務主任趙獻榮憂慮地指出,“隔代教育”以養育為主,根本代替不了“親子教育”。由于老人思想僵化、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偏重于教孩子識字、算題,以孩子能背唐詩、宋詞為自豪;有的認為教育孩子是上學以后的事,只要現在不餓著、不凍著就行;有的無限溺愛,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把孩子慣得渾身都是毛病…… 趙獻榮認為,開展親子教育滿足了嬰幼兒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需要。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發現隔代教育是不對的,對孩子的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的發展,以及性格的朔造都是不利的。嚴重的影響到了孩子未來的發展,使孩子的性格變得很有依賴性。因此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如果你們有時間教育自己的孩子,就不要讓父母來教育了,因為隔代教育的觀點和教育方法是完全不同的,直接的影響到了孩子的未來。
下一篇:孩子如何做可以討大人歡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怎樣正確對待孩子的叛逆心理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