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礙襲向中小學生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2-11
閱讀 :291
不愿與人交流,孤僻苦悶,固執偏激,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稍遇挫折和競爭就心靈失衡。
心理障礙襲向中小學生
兒童和青少年現在承受的壓力是30年前的25-30倍
每個人都有童年,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最是令人難以忘懷。在人們的心目中,童年是天真爛漫的,但是,一組數據卻令人吃驚……
兒童心理問題令人憂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精神障礙患者會增長50%。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的精神衛生問題也堪憂:調查數據表明,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1.6%-32%;3-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現在承受的壓力是30年前的25-30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高達14%-17%;近30%的小學生心理素質處于不及格水平;優秀良好者僅占8.2%。
記者采訪重慶市精神衛生機構、兒童保健單位、部分中小學校發現,兒童心理問題正在危害著不少中小學生甚至學齡前兒童的身心健康。突出表現在人際關系、情緒穩定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一些兒童不愿與人交流,獨來獨往、孤僻苦悶或固執偏激,成為不受歡迎的人;一些兒童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了解,只看到自己的缺點產生自責心理,在遇到挫折和競爭的時候,容易產生失衡心理……
3歲娃娃患上自閉癥
小女孩萌萌10個月時開始講話,1歲半時,父母由于情感原因開始吵架、打架,父親多次抱著孩子到孩子母親工作單位打鬧要離婚。有一次,其父抱著孩子將妻子工作房間的玻璃打得粉碎,孩子嚇得哇哇大哭。從此,1歲半的萌萌忽然不再開口說話。夫妻離婚后,孩子跟著父親,注意力很差,被診斷為自閉癥。
9歲女孩總想說“我恨你”
一位9歲的女孩,最近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每次見到一些漂亮的成年女性,就想說“我恨你”,有時甚至說出聲來,常常弄得別人尷尬不已。父親批評她對人家不禮貌,但這個孩子又控制不住自己,非常痛苦。
經過心理咨詢醫生的循循善誘,孩子才說出了原因。原來,有一天,她無意中在外面發現爸爸和一個漂亮的阿姨親嘴,頓時覺得又羞又氣。孩子懂事,知道媽媽曉得這件事后會生氣,于是就對這件事保持了沉默。但從此她心里對漂亮的年輕女性充滿戒備,看到她們就會想起自己所見的一幕,不由自主地把埋在心里的憤恨說出聲來,以至于形成一種條件反射。
11歲男孩有10大絕望
11歲的小男孩明明有著病態的早熟,他看了很多書,對世上很多事都一知半解。他對心理醫生說,他有10大絕望:老師管得過嚴,作業多,父母不準看電視,他感到絕望;身體長不高,感到絕望;調班,即將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同學,感到絕望;與家長溝通時,挨罵,感到絕望;課余時間學美術,漫畫比賽時,怕選不上,沒有面子,感到絕望;考試失敗,成績下降,感到絕望;出門怕車子撞到自己,感到絕望;他買鞋子,沒穿幾天就壞了,受欺騙,感到絕望;出門有恐懼感,怕房子倒塌,感到絕望;看了一些關于奧秘的書,總認為地球最終要毀滅,他感到絕望。他說他不知道該怎么辦,時時感到無助。
一次沒考好就想自殺
近兩個月來,三峽醫院心理咨詢中心接到一百多個電話,其中有43個電話都是談孩子問題的。看看這些電話內容,不由得令人皺眉:
一位母親說,她的兒子7歲了,不敢走夜路,關燈后不敢睡眠,喜歡穿女孩子的衣服,女孩子喜歡的玩具他也喜歡。
一位8歲的女孩脾氣很大,做錯了事,母親批評后,就大吵大鬧,還常說要去死。
一個11歲的小朋友,成績優秀。一次考試落到班上第11名,因此心中悶悶不樂、飲食減少、沉默不語、四肢無力、頭痛失眠,認為活著沒意思,出現過自殺念頭……
在接受這些電話咨詢以及門診過程中,心理咨詢中心的醫生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沉重,他們意識到,心理問題正威脅著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并日漸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值得高度重視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只有成人存在的焦慮障礙、抑郁障礙,現在正襲擊小學生。接待的小孩中,患焦慮癥的最小年齡為3歲零10個月,有自殺意念年齡最小的只有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