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獨白一
從小就是老師、家長眼中的乖乖女
我的故事很普通,我只是藺老師教育拯救的成百上千個學生中的一個。我當初那段經歷其實很大一部分也是社會大環境以及家庭造成的。
我從小就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家長又是那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對我管教得很嚴厲。社會環境則是你只要成績好,就什么都好,而忽視孩子與人交往和健康人格方面的培養,自己這些方面都是比較欠缺的。
我從小學到中學一直都是好學生,是那種很典型的乖乖女,學習成績非凡好,在老師眼里是好學生,在家長面前也是那種很乖順的孩子。普遍的情況是學校老師比較重視外顯的東西,比如學生打架、早戀,或者做出對社會、對其他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然后去管束這種事情,而對沒有表現出來的內隱的東西卻重視不夠,這種東西不傷害別人,但它傷害自己,我覺得我屬于這樣的。我本身性格就很內向,又不注重跟人交往,就是一個勁地學習,學習非凡好,別人也都覺得我挺好,但是我自己并不是很開心。
為了保持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績,我投入大量時間去學習,這就影響和其他同學的交往,家長也不是很鼓勵我和其他同學交往,家長就是要求成績好,學習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不讓參加社交活動,甚至家務活也不讓干。
青春期也有逆反的時候,但不可能抗爭過家長,抗爭抗爭越抗爭越無效,只能壓在心里。最后就干脆不跟家長交流,因為交流也沒有什么結果。家長的出發點肯定是為孩子好,但他們的孩子心理健康意識、熟悉水平都有限。家長就認為能考上好學校,將來有好工作就可以了。
和家長的沖突表現在初中,到高中就成為一種習慣。因為怎么和他們抗爭都沒有效果,所以后來就不去努力了。別的同學們有一個小圈子,人家去玩,自己總是不和人家去,久而久之,人家也就不和我玩,我就有了一種自卑感,覺得融不進去他們的圈子,所以也就習慣自己一個人孤單單。中學上體育課,下了課,同學們三三兩兩走,而我基本就一個人,記憶中就是一個人。后來就形成了一種害怕置身集體的感覺,害怕春游秋游等集體活動。集體活動時我不知道我屬于哪里。我只能故作清高,認為我學習好、很棒,其實我心里很自卑、很脆弱,雖然我學習好,但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同學們談起什么歌星、有名的化妝品,我都不知道。可是,老師認為學習好守紀律的學生就是好孩子,沒有太多的其他方面的要求。
獨白二
慢慢地開始懷疑自己、不信任自己
剛上大學時有點興奮,脫離了原來家里的小環境來到一個大城市里,就是很新鮮,學業壓力也不是很重。原來就像小鳥呆在一個小籠子里,一直被圈在里面,沒辦法飛出去,通知書一拿到,感覺一下子沒人管了,多好啊!
剛上大學時,大學生活和我想象的差不多,我也參加過學校和系里的比賽,也曾經獲獎,成績也曾經名列前茅,受到老師表揚,但后來就越來越不好。
學業壓力重了,自己又沒有及時調整好學習方法,考試成績總是不是太好。原來在中學里我名列前茅。大學里都是優秀的同學,都是各個學校尖子生,成績再想名列前茅就不是很輕易,成績總是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樣好,而我從前總是以成績的好壞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成績不好了自己就更自卑。
另外,大學是全方位的一個小社會,成績只是一部分,其他方面似乎更重要:你怎么和人打交道、你在同學里是不是有人緣、你的生活自理能力、你的才能是不是多才多藝、談吐呀、氣質呀、會不會穿衣等等都很重要,以前所有的欠缺就凸顯出來了。
原來封閉的性格就不知道怎么和人打交道,再加上同學剛來彼此之間還都比較客氣,相處一個學期后,大家的摩擦就多起來了。我感覺總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就這樣了呢?原來初中高中一直是佼佼者,怎么到大學里就這樣了,心里就承受不了。
下一篇:校園暴力的三種常見心理因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尖子生厭學喝下殺蟲劑 專家呼吁警惕孩子的心理紅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