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的時候會發生一種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例如一個本來身體健康非常陽光的人,卻突然自殺了!這種事情難道不感到奇怪嗎?今天,小編就從心理健康方面來解析一下,自殺者的心理動機。
(l)矛盾心態。死亡對自殺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現實生活中許多有形無形的困難可以在死亡的幻想中得以解決和滿足。但死亡必竟是可怕的,自殺者一面想解脫,一方面又向他人求助。
(2)偏差認知。企圖自殺者的知覺常因情緒影響而變得歪曲。表現為“絕對化”或“概括化”或兩者交替。絕對化是指對任何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比如“我做任何事都注定失敗”、“周圍的人肯定不喜歡我”。“概括化”指以偏概念,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常常使人過分偏注某項困難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決方法。比如“我考試作弊,我爸爸一定不會饒恕我,永遠不再愛我”。“我有缺陷,別人都瞧不起我”,從而自暴自棄,自責自怨,自傷自毀。
(3)沖動行為。青少年的自殺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因情緒激動而導致沖動行為,一想到死馬上就采取行動。他們對自己面臨的危機狀態缺乏冷靜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認定沒辦法了,只有死路一條,思考變得極其狹隘。
(4)關系失調。自殺者大多性格內向、孤僻、自我中心,難以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當缺乏家庭的溫暖和愛護,缺乏朋友師長的支持與鼓勵時,常常感到訪徑無助,最后變得越來越獨,進入自我封閉的小圈子,失去自我價值感。
以往來說,都是一些成年人自殺率較高,但是現在看來,青少年的自殺率之高絲毫不亞于成年人。為什么青少年也會自殺呢?他們的動機在哪里?小編認為,主要還是青少年對死亡這一概念非常模糊,甚至不知道死亡究竟意味著什么,所以才會輕視自己的寶貴生命。
推薦閱讀:深層分析青少年自殺心理
下一篇:頭痛也會增加自殺風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誘發青少年自殺的因素有哪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