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其實在社會上有自我傷害的行為的人還是很多的,這些就包括自殘,還有自殺等等,這種問題還有行為的出現,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一些心理健康問題造成的,現在就具體分析自殺者的心理障礙。
60%以上自殺者有精神心理障礙
心理和精神疾病困擾,成為歐洲21世紀“最嚴重健康問題”。抑郁癥患者是自殺的高危人群,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就疾病給全球帶來的負擔而言,抑郁癥排名第二。
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臨床心理學院主任漢斯·烏爾里希·韋奇恩耗時3年、調查30個歐洲國家(27個歐盟國家、瑞士、冰島和挪威)發現,大約1.65億歐洲人患有精神疾病,占30國總人口的38%,病癥表現主要為抑郁、焦慮、失眠和癡呆。美國藥物濫用和精神健康服務管理局的報告稱,18-25歲之間的年輕人存在精神疾病的比例高達30%。美國逾4500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精神疾病,約占美國成年人口的20%,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達到1100萬。精神疾病如未得到治療,可能會導致殘障、藥物濫用、自殺等問題。
關于蓄意傷害尤其是自殺行為的流行病學研究很多。我國自殺死亡率較高,數年來處于1.5-2.5/萬人/年。自殺未遂者中,有精神心理障礙的占30%左右;自殺死亡人群中,有精神心理障礙的則高達60%以上,國外有些研究表明這一數字甚至在90%以上。先前有自我傷害史的自殺未遂者,后續6年內再次出現自殺行為達20%以上。
抑郁癥與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炎一起,同列北京十大危險疾病。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日前對1.3萬名公務員、科技人員、企事業管理人員、教師、體力勞動者5類城市職業人群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半數人處于抑郁狀態, 中度和重度抑郁的人也超過了1/4。令人擔心的是,職場人群在出現心理問題時往往沒有覺察或不會疏導,以至于產生嚴重的后果,加上因有病恥感而回避或掩蓋自己的病情,導致我國焦慮癥和抑郁癥患者的治療率不到10%。
出現這種行為我們絕對不能夠輕易的忽視,因為不管是對于患者本身還是身邊的人,都可能會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所以希望大家在面對著何種心理疾病的時候,可以幫助自己科學的去治療。
推薦閱讀:防自殺日:警惕9個自殺信號
下一篇:青少年自殺原因的剖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預防自殺從關注睡眠開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