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任何事件皆可被心理學解釋,尤其是社會事件,或多或少會刺激人類的集體潛意識,從而一方面在當時擴大和蔓延該事件,另一方面將在過后的較長時間里影響整個社會心理。因此,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并解讀重大社會事件,就非常有必要。在此辭舊迎新之際,我們特意請來心理專家,就2009年度的一些社會熱點事件進行點評——
1關鍵詞:偷菜/無聊
偷菜是掠奪本能的體現
2009年,一種和田園生活有關的網絡游戲風靡大江南北:在一個屬于自己的農場里,既可以種植各種蔬菜瓜果,又可以養家畜和寵物,此外,還可以當“小偷”……但值得注意的是,最終的流行語不是種菜,而是落腳在“偷菜”上。
弗洛伊德流派把人類的本能歸類為“掠奪”和“性”。本能是以追求快樂為原則的,但在現實中,我們都愿意表現得像謙謙君子和優雅淑女,這是自我和超我力量的結果。但當我們隱入浩渺的網海中,不必為自己的“偷盜行為”負擔法律責任時,人的本能就會不由自主地起主導作用。偷菜,就成了掠奪本能的一種體現。所以有人說“偷菜”是減壓的方式,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而該游戲可以說正是契合了都市人群精神生活空虛、工作緊張的心理現狀,以簡單的游戲宣泄了人們的心理壓力,從而在白領間流行起來。
2關鍵詞:富二代/闖禍
物質彌補不了空虛
杭州富家子的“70碼”撞人事故,成都富二代偷車圖好玩被拘事件,綿陽富二代殺害父母的家庭慘劇……這一系列事件不禁讓人們質疑:富二代怎么了?
一,物質的彌補替代不了精神的空虛。當富二代的父母忙于事業,把孩子丟給上一代或保姆們教養時,問題已經種下。優越的物質條件彌補不了父愛母愛的缺失。孩子們顯示出的種種叛逆行為,實際上不過是在吸引父母的注意力,通過反叛的形式,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這就是所謂的“親情饑渴癥”。
二,過度溺愛易造成適應性不足。父母過度的關愛很容易造成孩子缺乏獨立的人格,從而導致社會適應性不足。同時,在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自我期望值很高,如果碰壁,心理上的落差也會更大,一旦受挫的程度超過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他們就可能會通過某種攻擊來發泄自己的憤怒情緒。另外,父母有時所表現的對孩子的關愛,實際上是想從子女的身上獲得某種對自己過往艱苦歲月的補償。
三、由于父母的成功,勢必讓孩子生活在父輩的陰影下。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認可較少,剝奪其發展其自己能力的機會,那么很容易導致孩子長大后的人格不夠健全,出現缺乏自信與主見、軟弱、容易受他人暗示,缺乏安全感等癥狀。
3關鍵詞:打黑/民意
打黑安撫了民意
黑社會的形成是社會趨利意向走向極端無序的反映之一,黑社會問題必然會由單純的物質動機轉向對民眾心理感受的巨大挑戰,這就成了社會性全局問題。重慶打黑從某種程度上是對民眾心理感受的一種關注和安撫。國內相繼出臺的各項重大民生政策,也積極響應了民意。2009年的諸多社會實踐證明,民生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越來越成為一種對生活狀態的認可,一種對周邊環境的認知,如果不能正確地加以引導,此類問題就易喚起民眾復雜的心理感受,恐懼、逃離、怨恨等等心理反應可能會由此而生。
4關鍵詞:暴力犯罪/及時干預
及時應對突發創傷性事件
2009年5月在新疆發生的暴力事件,對當地群眾、乃至全國民眾的心理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突發創傷性事件(無論是自然的災難,還是人為的災禍)除了給事件當事人帶來身體上的傷害以外,更重要的是會給當事人心理和精神上帶來傷害,由此造成當事人的思維方式,情感表達、價值取向、生活信念、以及對生命價值看法等許多人格上的遠期變化。嚴重的受害者會表現出一些嚴重的精神衛生問題,如急性應激障礙(ASD)和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很多文獻和社會現實都已經說明,創傷性事件給事件受害人帶來的精神衛生問題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普遍性。因此,重大社會性突發事件發生后,應該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這能比較好地預防大范圍心理問題的產生。
5關鍵詞:蝸居/焦慮
購房焦慮易傳染
2009年,一部《蝸居》紅遍了全國,而其中反映的,正是民眾對房價飛漲的一種關注和焦慮。
關于購房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房奴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二,購房焦慮易傳染;三,攀比心理易導致現實負擔;四,想像中的壓力大于現實壓力。
6關鍵詞:家庭血案/親密關系
親密關系更需要關注
去年,北京大興地區連續發生三起滅門慘案;而同一時期,在湖南安化也出現了開槍縱火致13人死亡的慘案,而死者大多是兇手的親戚……是什么讓他們做出了對親人的惡行?
據相關部門統計,近幾年來的故意殺人案中,親屬間殺人案就占到13%。從歷來親屬間殘殺的案例分析,主要存在四種主要原因:經濟矛盾、夫妻不和、家庭暴力及被暴力壓抑下的報復。如何才能杜絕這類悲劇的再次發生,除強有力的法律制約外,家庭關系的重構、親子關系的學習、不良關系的治療已經迫在眉睫,同時對家人精神問題的預防和治療也應引起每個家庭成員和社會更廣泛的關注。
7關鍵詞:暴力執法/心理素質
執法者的心理素質很重要
如果一部法律或法規可以讓人去施暴的話,這就是一部惡法,可稱其為法暴力;如果執法者依仗一部善法實施暴力的話,這是人格攻擊特征的社會化,這是暴力執法。2009年也發生了這樣的故事,從“躲貓貓”、到城管打人等事件。
法律離不開執法者,執法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質將影響具體的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所以好法配好人,猶如好馬得有好騎手一樣重要。
8關鍵詞:哥本哈根/環保心理
環境問題影響心理健康
2009年年底,各國領導人相聚在哥本哈根討論環保問題,這一方面說明了國際社會對環保的重視,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前環境問題已經多么刻不容緩。
資源破壞、環境污染、水土流失、破壞生態平衡等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這些環境問題給人類的生理、心理和行為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環境污染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空調綜合癥和重金屬污染等。
伴隨生理疾病,病人往往表現出心理和行為失常,如恐慌、焦慮、心神不寧、行為失常等。.環境污染已直接危及到人類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以我們有必要提倡環保心理學。例如: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說,環保意識如何培養;或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如何樹立正確的環保態度;從認知心理學來說,為什么一些人有環保的意識,但缺乏環保行為;從動力心理學來說,環境破壞影響人的行為的心理機制是什么;從人格心理學來說,環保志愿者的動機是什么;從工業與組織心理學來說,環保團體的動力機制是什么……這都是未來心理學研究方向。
9關鍵詞:綠壩/管制
營造和睦家庭氛圍
2009年,我國加大了對網絡色情、暴力內容的監管力度。而從心理學角度說,如何讓未成年人在面對網絡色情、網絡暴力等危險時擁有免疫力,則更任重而道遠。
可從以下方面著手:營造輕松、愉悅、溫暖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理解,避免嚴厲懲罰;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傾聽孩子的心聲,避免忽視與冷漠;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設立適合子女發展的目標,讓子女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以有效的溝通及時解決子女內心的困惑;在子女的教育中父親應多參與,為子女設立家庭權威;父母要掌握科學教養知識和電腦及網絡使用技能,與子女共同學習和成長。
10關鍵詞:甲流/恐慌
恐慌是一種防御機制
2009年,全球面臨的最大的集體事件恐怕就是甲流流行了。人性的脆弱在具有威脅性的突發性公共事件中暴露無遺。
仔細分析,可以看出人類在面對疾病恐慌的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反應了人類集體潛意識中對混亂的經濟、社會狀態的絕望——正如對非典的恐慌是伴隨9·11事件后國際格局的變動而來的一樣,這次對全球甲型H1N1流感的恐慌是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而來的。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恐慌是人類心理的一種防御機制,或者說是進行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但過度的恐慌反應,常常會導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為嚴重的消極后果。
應對與控制群體性恐慌心理的渠道有多種:首先,準確、及時、權威的信息披露,對降低恐慌情緒有重要作用;其次,社會心理學研究證明,掌握解決危機的策略有助于消除恐懼情緒,所以,社會應通過多種方式向人們宣傳避免事件危害的相關知識;最后,專業的心理干預技術和及時的干預措施,對于群體恐慌心理的消除是非常必要的。
(滕小蘭)
下一篇:男人為啥不找“眼鏡女”搭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抑郁癥女人易沉迷性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