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網友吐槽春晚的第一條就是“鳳凰傳奇奠定了整場春晚的基調”,這話絕逼是對國情有深刻認識的人說的。知道郭德綱、喜歡李云迪的族類,在我們祖國的蒼茫大地之上絕對比不上鳳凰傳奇的擁躉。其實鳳凰傳奇也不錯,至少早期的時候我也挺喜歡的。當然,灑家一直是個俗人,不足為訓的那種。
每年春晚都是被嘲諷的對象,這幾乎是一種必然。但我在這里必須為春晚說一句:誰上手做春晚都這個操行,無論你多牛逼,只要到了春晚這個舞臺上,智商必然被降低、能力被龜甲縛,最終淪為人民群眾在春晚高潮之后的事后煙。這是春晚屬性所決定的。
我們處在一個“長尾理論”統治的時代,市場是個無限細分的市場。而春晚是什么?春晚是一盤各種東西生硬的拌在一起的沙拉,然后上面澆上濃濃的“和諧、快樂、普天同慶”沙拉醬,在饑餓年代里這東西上來就被搶光,在一個隨時接觸各種自己喜歡的娛樂方式的時代,這種玩意兒能讓每個人都滿意么?就算是其中有一些節目是你喜歡的,圣女果旁邊就是您深惡痛絕的榴蓮,連著吃下去您也絕對有把廚師拉出來痛扁一頓的沖動。
春晚的狀況其實是我們這個國家的一個縮影。官方的意識形態就是那種沙拉醬,企圖用這個涵蓋所有社會思想內容,然后取得表面味道上的一致,但實際的社會已然具備了多元化的雛形,各種思想與價值觀獨立存在著。但官方并不喜歡這種狀態,他們還是期待著有一種統一的、取悅大眾的表象。
這就是春晚其實一直不是一臺晚會,更是一種政治任務的原因。春晚從第一次開始,就是官辦綜藝,主要的目的從來不是提供更好的娛樂,而是借著春晚傳達某些信息,至于這個信息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東西與娛樂、藝術沒有多少關系,基本還是《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梗兒:藝術為政治服務。說白了吧,我們看到的春晚與新聞聯播里領導人名單的排序其實是一種內在邏輯。港澳臺演員、外國大腕、少數民族、軍民魚水情輪番上演,其實就是個娛樂版的新聞聯播。
拼盤式的演出加政治性,春晚倒霉就倒霉在這個地方。但您說它真的很倒霉么?其實也不是如此。
央視這個地方的目標受眾在業內是有定評的,基本以城鄉結合部更年期婦女為主要傳播對象。請注意,這不是說看央視的都是這些人,而是說看央視的基本都是這水平。在這個水平線上,春晚還是具備強大影響力與娛樂性的。之所以看上去比較倒霉、總是被噴,其實主要是真正的社會主流群體在這些年已經變了。
我們這個社會目前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上網的、不上網的。經常上網的人數比不上網的要少,但從知識結構與收入、消費能力上來說,這個群體已經是社會的支柱,也掌握著話語權,哪怕是并沒有意識到春晚的文化形態之糟糕、政治意味之濃厚,從平日里看其他節目所培養出的審美能力上,也足夠騰出幽默感去吐槽春晚了。
春晚的遭遇,其實就是一個思想、審美大一統的國家,向多元化轉型的例證,而春晚本身,是這個僵化體制的慣性動作。雖然一直都在求新求變,但其基本內涵沒有改變的話,這些求新求變不過是一對新人、兩般舊物的相逢。
下一篇:吃驚!娘子容顏與相公性格有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眼球效應”驅使相親節目白熱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