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如今的社會人際關系真的很重要,就算再有錢,遇到麻煩的時候金錢遠遠比不上關系更管用。所以現代人進入社會中,肯定要四處拉關系,多一個朋友就多條路嘛!從心理健康方面來說,如果父母從小就對孩子太嚴厲,那么孩子長大后人際關系就會很難建立。
前幾天,我接待了一位彬彬有禮的來訪者。他有能力、有創意,卻總跟老板起沖突,并因此很苦惱。
我問他:“你由老板能想到誰?” 他想了想,說:“我爸!他總不信任我,我很憤怒,這種感覺跟我對老板的憤怒是一樣的。”隨后,我了解到,在他小時候,爸爸總給他壓力,也沒少打過他。談到這里,他突然拍了下腦袋,問我:“我跟老板的關系是不是在重復我與父親的關系?”我笑著點點頭。他接著說:“我當時只能被爸爸打。現在有能力了,于是變本加厲地跟老板‘要債’,對不對?”我又點了點頭。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與父母的關系決定了一個人的內在關系模式,并影響其與他人的相處方式。在親子關系里受到的傷害會在其他關系上表現出來。比如這位來訪者之所以對老板發脾氣,是因為老板具有父親的權威性,他通過反抗老板來安慰心中那個“受傷的小男孩”。
然而,我并不希望他回去向父親表達不滿,因為老人不一定能接受他的指責,反而可能把事情搞砸。因此,我選擇用“完形療法”里的“空椅子技術”幫助他:請他想象父親站在對面,然后跟爸爸“訴說”壓抑的憤怒,最后替爸爸向自己“道歉”:“我知道,我教育得不好,可我的爸爸也是這樣教我的,我不知道怎么做更好。對不起!”當說出這句話時,他已經淚流滿面。臨走時,我建議他,每次發脾氣前都提醒自己:“我又回到與父親的關系里了,我需要冷靜。”
那么,是不是說父母就不應該對孩子太嚴厲,應該嬌慣呢?小編只能說,嬌慣出來的孩子除了能惹是生非之外,似乎進入社會后并不會有什么大作為。相反,在棍棒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在社會中更容易成功。因此,該嚴厲的時候還是要嚴厲,但不要過分嚴厲。
推薦閱讀:正確愛孩子的十大方法
下一篇: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好爸爸的5個標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