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出走自殺兩成青少年存在心理問題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2-11
閱讀 :359
本報訊前不久,本報報道了一名13歲的初中生因成績不好,遭到父母訓斥后離家出走;一名曾經是牡丹江市十佳少年的17歲女孩,異地就讀成績下降后跳樓身亡。23日,記者從哈市心理衛生中心了解到,由于成長環境、學習壓力等原因,目前哈市有近兩成青少年存在心理問題。
郁悶成口頭禪
哈市某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龍龍是一個聰明伶俐,學習優秀的孩子。可是,近期龍龍的媽媽卻發現,郁悶成為龍龍的口頭禪。龍龍的媽媽起初并沒在意,后來發現龍龍的很多同學也都時常稱自己郁悶。對此,龍龍的媽媽曾詢問過龍龍多次。龍龍告訴媽媽,郁悶是因為覺得不管什么事情,都有很大的壓力。龍龍的媽媽非常不解,現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究竟能有什么壓力。
哈市某中學的李老師也表示,在學校中確實有很多孩子都會自然不自然地說郁悶。尤其中學生居多,但是為什么孩子們會感到郁悶,老師們也不清楚。
在青少年中,除了時常表示郁悶,厭學心理也廣泛存在。哈市某中學初二學生小龍是個聰明的孩子。他小學時成績一直不錯。后來,父母花錢把他送到了一所重點中學。新班級里學習好的同學很多,小龍覺得缺少了小學時那種老師青睞、同學崇拜的感覺。使他產生了一種挫折感,漸漸失去了學習的熱情。近來,小龍一進校門就頭疼,拿起書本就煩。
部分有極端表現
像小龍這樣存在厭學心理的孩子非常多。據哈市心理衛生中心近期對600名中小學生的調查顯示,只有不到20%%的孩子將學習放在第一位,80%%的孩子認為是給父母、老師等學習。而對學習感到有巨大壓力的孩子幾乎達到了100%%。
除了覺得郁悶、有厭學表現外,一些中小學生還有離家出走和自殺等極端表現。15歲的小冰是哈市某中學的學生,他聰明伶俐,但是學習不刻苦,學習成績并不理想。小冰和同學經常出入網吧。小冰的父母多次責怪小冰后,小冰竟然選擇了離家出走。而16歲的小飛則因為在學校和同學爭吵,吃下安眠藥自殺,幸虧搶救及時才保住了性命。
記者從哈市各大醫院急診科了解到,由于存在心理問題而走極端的青少年,這些醫院每個月都要相繼收治近十個。而有自殺、離家出走等傾向,到哈市心理衛生中心接受治療和咨詢的,每年也要有幾十個。
最大壓力來自學習
記者從哈市心理衛生中心了解到,目前哈市有近兩成青少年存在心理問題,主要表現都是網癮、厭學、存在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等。而且,很多孩子都表示有生活壓力。該中心張聰沛主任告訴記者,他們調查發現,孩子面臨的最大壓力就是學習壓力。很多孩子認為,老師家長的責備、親朋對成績的詢問,甚至對其鼓勵的話都會使他們感到有壓力。此外,在調查中,很多孩子對人際關系也感到有壓力。由于現在的孩子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渴望與人溝通,但這些孩子幾乎是在家長、親人的溺愛中長大的,缺乏正常的人際交往能力。很多孩子對同學之間的相處、對異性的好感或被追求、與老師家長的關系等等問題都覺得很難處理。這就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了障礙。另外,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滿足,也給他們造成了壓力。由于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幾乎每個孩子每天有12個小時都在學習。孩子們產生了心理壓力后,一般和家長無法正常地溝通,老師一般也是以學習成績論英雄,孩子們的壓力無法排解,便形成了各種心理問題。
另外,多年來,家長們多數十分重視對孩子的智力、藝術才能、體質的培養,卻極少想到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加上部分家長對于孩子一些微不足道的表現,不吝溢美之詞,使多數孩子從小就自我感覺良好,一旦受挫,易產生消極情緒。另外,過分的自卑還使得他們不思進取,自暴自棄,甚至面對挫折選擇出走、自殺等極端的做法。
對于孩子出現的種種心理問題,張聰沛教授表示,老師和家長不但應該從小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還應注意給孩子提供各種集體、戶外活動。幫助孩子減少心理壓力,及時與孩子溝通,多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讓孩子勇于表露自己的困惑和苦惱,勇于尋求幫助,以免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偏差,發展成為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