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把游戲和伙伴還給孩子吧,孩子需要在自由的環境里成長。
張同學是一名小學生,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他的家處于公路口,出門就是車水馬龍,他的父母為孩子安全考慮,不僅上下學接送,而且業余時間也不讓張同學出去玩,只能呆在自家的小院子里看看螞蟻打架。最近,媽媽發現張同學經常悶悶的,好像總不開心的樣子,問他為什么,他又說不出來。父母很著急,覺得孩子是不是有心理問題。
張同學的確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問題。這種退縮和孤僻的傾向有一部分是因為他長期被“圈養”,喪失了與同齡小朋友玩耍的機會,社交能力逐漸退化而形成的。
孩子是需要伙伴和游戲的,尤其需要在一起追跑打鬧的同齡伙伴,需要玩耍的空間。有一項對比研究:一位外國科學家和一位中國科學家分別養育自己的小孩,外國科學家就讓小孩到沙堆里、到泥地里跟小朋友玩,玩的臟兮兮的回家,而中國科學家讓小孩學數學、背唐詩,小小年紀就掌握了不少知識,但是,哪個小孩更快樂呢?答案不言自明。孩子是需要玩耍的,需要被當作小孩而不是小神童來對待,小孩的玩耍就好像成人的工作學習,那是孩子的“任務”。喪失游戲功能的小孩,學習再好,也不是一個完整的孩子,還經常會在青春期表現出心理問題。
家長可能也有苦處,比如張同學的家長,他們會覺得,自己也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不讓孩子出現交通事故,不讓孩子遇到壞人,但這些都是借口。如果父母真的懂得孩子成長的道理,哪怕為了他的安全暫時保護一點,在父母工作之外的業余時間也要帶孩子出去探親訪友,幫孩子交到小朋友。其實張同學的父母就有很強的不安全感,總覺得遇到壞人怎么辦,別的小孩欺負自家孩子怎么辦,這些恐懼心理會傳遞給張同學,讓他到處也是不敢這不敢那,連自己心里孤單也不敢說出來,這樣的孩子,怎么會沒有心理問題呢?
所以,把游戲和伙伴還給孩子吧,孩子需要在自由的環境里成長。即便我們的教育、觀念、經濟條件還不甚如意,但我們不要把這些當作對孩子犯錯誤的理由,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需要由父母首先成長,然后帶著孩子成長,父母觀念的改變是很重要的。當你的孩子已經被圈養出現問題時,那也許就需要父母付出加倍的愛心和耐心,來換回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對于父母,為什么不在一開始就重視孩子的交往和游戲問題呢?畢竟,我們等不得整個社會的進一步進步,而要首先從我們自己的娃娃抓起。
下一篇:理性對待孩子的“壞”習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幫孩子扶正“金錢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