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腦“交叉輪作”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30
閱讀 :422
自古就講“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腦力使用也必須遵循這個規律。
我們在進行某種腦力勞動時,大腦皮層只有相關工作區的神經元處于興奮狀態,其它工作區的神經元則處于抑制(休息)狀態。當工作或學習的對象發生轉換時,大腦皮層的興奮區和抑制區也隨之轉換。這樣,大腦皮層就出現了興奮區和抑制區互相鑲嵌的活動方式。大腦皮層之所以能夠長時間工作,興奮區和抑制區互相轉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多種活動互相輪換,就可以使大腦皮層的各個區域得到輪流休息,從而保證大腦的工作效率。如果強制大腦某個區域長時間緊張工作,必然會導致這一局部高度興奮,血流量加大,代謝加快,營養物質消耗增多,廢棄物質堆積,從而影響腦的工作效率。而此時抑制區域的中樞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等待時機,如果能投腦所需,給工作區域一個休息的指令,讓抑制區城披掛上陣,就可以成兩全之美,使營養物質均衡地分布在腦的不同區域。
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革命者都懂得合理用腦,讓大腦交叉興奮,例如,馬克思在寫《資十論》時,常常是借助讀外文和演算數學題來驅散疲勞;達爾文在進化論的研究中,以閱讀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作為休息;魯迅在創作感到疲倦時,就讀點政治、經濟、歷史、地理、考古、文物等書籍。
如同土地的交叉輪作一般,合理地運用我們的腦力,才會使它永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