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侵略,就有反抗;試想:如果孩子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對付父母的“侵略”,這個孩子還能夠自覺自愿地學習嗎?
若是一個孩子甘當“5分+綿羊”的“小木偶”,沒有了自己的自主性,孩子又會是一種什么心態呢?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有一個實例:去年,暑假將至,父母又在為孩子的“暑期培訓”傷腦筋。10歲的男孩小霖天天與父母辯論:要不要參加培訓?培訓什么?去哪里上課?父母主張小霖去少年宮參加作文和英語培訓,并且已經給他報名,因為那里有名師講解,但這意味著兒子要坐1小時公交車才到達,而每天大量減少了睡眠和自由活動的時間。
小霖卻想參加一個夏令營的活動,因為那里有自己喜愛的足球訓練,還能見到自己崇拜的國內外足球明星。可父母不同意,一是不放心孩子離家遠行,二是怕孩子玩瘋了,開學也不能安心學習……小霖理直氣壯地說:“暑假就是為了休息的,你們強迫我參加學習培訓,就是侵犯我的合法權益!我不會聽你們的,我要找專家給評評理!”
標簽 : 親子關系 08-31
下一篇:論教學與兒童發展的關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高考落榜的經歷轉化為人生財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