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就從分數談起吧,毫無疑問,這是絕大多數中國的家長、老師對一個學生最為關注的東西了。Jeamy一直在加拿大生活、學習,要說中文基礎,僅限于與她的父母 在生活中用中文交流時形成的一點聽說能力——也可以這樣說:相當于學齡前兒童的水平。可Jeamy來到這里后語文成績進步之飛速讓人瞠目結舌:第一次檢測 49分,第二次檢測76分,第三次檢測92分,以后的幾次考試,竟然每次都穩居在95分以上。也就是說,她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不少在這里學習近五年的孩子遠遠地甩到了身后!
很久以后,我都覺得這事情讓人匪夷所思:要說老師的特別關照,除了回答她的請教之外,我并沒有給她大量的系統 的語文知識與技能的輔導;要說智力因素,我也看不出她比我們中國的孩子有多少過人之處……思考了許多次,我慢慢地感悟到,用我們的常規思維,是不能解釋Jeamy身上發生的奇跡的,跳出分數之外,也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Jeamy是一個規則意識很強的孩子。我曾經讀過她父親的一篇文章:這位總裁有一次帶女兒去聽音樂會只打了一張票就“混”進去了,Jeamy發現后嚴詞表態,這是違反規則的事情,如果不補票她會立刻離開的。總裁頓感羞 愧,馬上向女兒道歉并補了票。Jeamy剛到這里上學時,我就強烈地感受到她身上的規則意識與自我約束能力:媽媽的住處就在對河,只要跨過小橋就到家了。 可是按學校的規定,從周一到周五學生是不可以回家的。Jeamy有時候想媽媽都想哭了,但就是沒有違規跨過小橋半步。
規則意識對于學習很重要嗎?當然!據說,西方國家的課堂里學生是非常寬松自由的,我所在學校的外教們上課的風格似乎也印證了這點。可是,我們的中國學生里有不少人明顯地缺少一種文化適應性,在外教課上,不少孩子隨便吵嚷、下位置亂跑、打鬧,經常搞得教室里亂成一團,讓外教束手無策,只好來請班主任“鎮壓”。但Jeamy不 同,在我的語文課上,她總是坐得端端正正,從不隨便插嘴、做小動作,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老師的教授和自己的學習活動之中(而在外教課上,她就會活潑很多)。課后,我布置的任務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她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這種文化的適應性來自于她內心清晰嚴明的規則意識,她知道在合適的時候、合適的地方與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
我們對孩子的所謂的規則教育,大多是枯燥地說教和簡單甚至粗暴地處理,造成了孩子的內心深處并沒有對規則的深刻的理解、愉悅的接受,當然就沒有主動的踐行,所以他們中的不少人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學習歸根到底是一種主體性活動,沒有自我要求、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有效性的學習無從談起。可以說,強烈的規則意識,是Jeamy前進的方向盤。
Jeamy是一個他人意識很強的孩子。一學年學習結束后,她在學校等父親來帶她回加拿大的幾天里,我應她母親的請求為她繼續教授中文。那天中午,我遲到了10分鐘,Jeamy已經在教室等我了。我抱歉地說:“對不起,老師遲到了。”她看了看手表,想了一下說:“老師,可能是我的表快了。”這個回答讓我大感意外,一直感動至今,我想不出還有比此更好的回答:對別人的體貼已經到了最高的境界——不但不讓別人感到被責備,甚至不讓別人感到被諒解。
這似乎又是與學習風馬牛不相及的話題,可是如果我們有這種感覺,正暴露出我們的教育教學中的一個缺陷。師生矛盾、親子矛盾正在成為我們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中頻繁出現的問題,不能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與親子關系,被教育者的學習、成長又從何談起呢?我們的權威聲音、主流意見對這類問題的觀點是責任在教育者,教育者應該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學生觀以及教育行為,強調教育者應當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包容學生。這沒有錯,但教育者的改變不是解決問題的全部,只能是解決問題的起點與手段。作為矛盾的另一方學生,如果我們不去要求、培養和提高他們的他人意識,我們的努力則是沒有過程和結果的開始,沒有目的和效果的行動,其后果顯而易見:就是我們的學生本來就有的自我中心不斷膨脹,對老師、對家長的漠視、排斥、逆反有增無減。其影響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出現了師生矛盾、親子矛盾的孩子,他的學習極有可能出現停滯不前甚至嚴重倒退。
這種現象在我的學生中就較為普遍,上到六年級時,埋怨家長使他們產生過重的升學、學習壓力的人能占半數以上;升入初中后,又屢有學生到我這里來抱怨新老師帶給他們的種種不適應,有人因此成績直線下降,甚至有人離開了學校。跟他們相比,Jeamy應該更有理由指責父母與老師,但她不光沒有,而且非常理解,甚至喜歡、感激。我曾經問她,爸爸媽媽讓你到中國來學習一年,增加了許多壓力,有沒有責怪他們?她說爸爸媽媽想讓她將來做中西文化交流的事情,她很感謝爸爸媽媽的安排。我曾經問她,中國的老師與西方的老師比上課有很多的不同,有沒有不適應?她說有不同才好,不同很有趣,她很喜歡。想想看,帶著對父母與老師的理解、感激與喜愛,她的學習還有什么阻力、干擾呢?可以說,強烈的他人意識,是Jeamy前進道路上的清障器。
Jeamy是一個學習動機很純正的孩子。她的父親把她托付給我的時候說:“老師,Jeamy的中文水平現在肯定是班上的倒數第一。一年以后,她能夠達到倒數第二,就說明進步啦!”看似玩笑話,但的確就能把我和Jeamy都從分數的重壓里解脫出來,從而把注意力放在具體的學習內容上,放在對過去的不斷超越上。Jeamy在這里的一年,對中文學習的一切似乎都充滿了好奇:她愛練習寫字,愛積累語言,愛用中文寫作,一課學完了就迫切地等待著下一課的學習;她最高興的事情便是寫出了一個好字,做出了一篇好作文,讀懂了一篇文章,背會了一首詩歌、一組成語、一句歇后語等。
我們都知道,學習的最大最持久的動力乃是對于學習內容本身的強烈興趣,最強最有效的激勵乃是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肯定。可是,我們的教學對此重視得遠遠不夠,我們刺激學生的最常規的武器甚至唯一的利器便是以分數為中心的考試、排名、獎勵與處罰、表揚與批評。這種外在的動機激發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它遠比不上內在 動機的強烈和持久性,而且極容易帶來負面作用:壓力的過大,虛榮心的產生,自尊心的挫傷,對學習的恐懼與厭倦,對家長和老師的怨恨和抗拒……看來,純正的學習動機的確是Jeamy在學習的快車道上得以飛速行駛的性能優良的發動機。
有道是工夫在詩外,Jeamy的奇跡,讓我跳出了常規思維的窠臼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學習成績竟然是這樣一種奇妙的東西,許多人刻意追求卻求之不得,Jeamy和她的父親超然待之卻收獲頗豐。這不值得我們認真反思么?
有一句話說:獵手扣動扳機的剎那,獵物就是他的全部世界。冷看對分數的畸形追逐,頗像這一幕悲壯的場景——分數似乎遮住了孩子們的全部世界。退一步講,分數是必要的,但是,分數真的是孩子唯一的獵物嗎?我們的孩子能夠時刻處于扣動扳機的剎那嗎?最后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優秀的獵人,能有獵物嗎?
下一篇:幫重點學校的差生找回自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二暑假,為孩子準備“空瓶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