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人以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因此在孩子面前講話時非常不注意,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但事實卻并非如此。但心理學教授說,孩子在出生一年內就能夠體會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在通常情況下,要比我們認為的時間要早得多,理解得也多得多。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機會,并且注意說話的技巧,塑造孩子健康向上的心理。
說話技巧一:多說“要”少說“不”
“不要將你的玩具到處亂放!”“不要與小朋友吵架!”等等諸如此類的句子,每天都會從被孩子折騰得心煩的父母嘴里說出來,其實到最后幾乎都是沒有什么用的。“不”字正是這一類教育方法失敗的真正原因所在。不僅是孩子,就連大人在潛意識里也根本不會把這個“不”字聽進去。你對孩子不停地說“不”,而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卻變成了:“將你的玩具到處亂放!”或是“與小朋友吵架!”夸張點說,大人的“不當語言”是促使孩子產生不良行為的誘因。
其實,只要父母、老師和其他與孩子有關的人能夠盡可能地改變講話的方式,就能看到令人驚喜的好結果。比如,對孩子說:“請你整理好自己的房間。”“要好好和小朋友一起玩。”這類比較正面積極的教導所帶給孩子的信息,就要比前面所用的那些句子要好得多。最重要的是,你這樣對孩子說話比較管用。
說話技巧二:贊揚多一點,批評少一點
“當心,別跌下來!”當然,這是一個正在擔心的媽媽的正常反應,但反過來,這句話讓孩子感受到的卻不是擔心,而是里面的潛臺詞:“你真是手腳不靈活,你肯定會跌下來的。我不相信你不會跌下來。”其實,如果對孩子說:“真是太好了,你自己會這樣小心地往上爬,你抓得這么牢。”受到贊揚的孩子會覺得非常自豪,會更加集中注意力而不跌下來。媽媽很容易就達到了目的,即讓孩子小心抓牢,同時也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而這一切都是通過贊揚而不是批評的語言做到的。
正確和積極有效的語言能使你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比較容易地達到目標,也能使孩子改變對自己的評價,建立起自信心。當孩子不再聽到別人說他“亂七八糟”而是“有條理”,不再是“亂吵鬧”而是“安靜”時,他就慢慢向著你心目中“好孩子”的方向前進了。
說話技巧三:及時道歉
人無完人,萬一你對孩子說了一些“不入耳”的話,那么請你一定要及時給孩子道歉,要知道,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來自你內心的真誠的道歉,可以化解惡言惡語對孩子的傷害。
著名心理學家、兒童研究專家和作家米勒說,一些不恰當的話,如“你怎么這么傻?”“我對你已經徹底失望了”等等都會產生可怕的后果。如果你覺得對孩子說這樣的話是理所當然的,因而不對孩子進行道歉的話,會嚴重地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有時甚至會讓孩子情緒崩潰,即使通過好幾年的心理治療都無法糾正過來。
從孩子生出來的第一天起,你就要讓他通過你對他說的話來了解這樣的事實:他對爸爸媽媽來說是唯一的、最出色的。從這一刻開始,你就已經給孩子打下了健康心靈的基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注意言語的技巧,在言語中要體現出對孩子的愛和贊揚,即使是擔心也要講究表達方式。孩子隨人沒有大人的成熟,但是基本的心理感受還是具備的,過多的負面信息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負面作用。講究與孩子交談的方式,注意說話技巧,我們才能得到孩子的喜愛,也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積極的生活環境。
下一篇:女孩子在女子學校讀書成績更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自主學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