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法則二 驅除消極的信念!
信念之于每個人,就有如至高無上的命令,讓我們了解事情的可能與不可能、可做與不可做,從而主宰了我們的思想、感受以及行動。
所以說,當一個人的信念不改的話,那么他的人生要想有所改變就斷然不能,如果你認為自己辦不到,相信你也不會花費多少力氣去實現它。
我想如果我當年的信念若是不強的話,對于自己解放心靈痛苦的行動,以對抗所謂堅不可摧的心理障礙怎么能成功呢?
面對龐大的壓力,積極的信念可以給人明確的方向感,它是歷史上一切偉大成就背后的推動力量。
法則三 改變你的策略!
就算是你有了積極的態度和積極的信念,若是欠缺好的策略,便仍無法達到所期望的結果,然而當你真正有心想做好,那么好的策略當可自然而然地孕育出來。
要想謀得好的策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學樣”“模仿”,你要去找一位曾經在你所希望的這方面成功的人去模仿,了解他的想法、做法,這不僅可使你比較容易成功,同時也可以節省摸索的時間浪費,尤其的好處是你可能做得比他還要好!
在我們的人生里很多人都知道哪些事該做,然而真正力行去做的人卻不多,各位朋友們,光是知道哪些事該做仍是不夠的,你還得拿出行動才是。有句俗話說的不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
法則四:人際關系決定80%以上的快樂。
影響身心健康我認為第三重要的便是良好的人際關系了,那包括感情方面的、家庭方面的、工作方面的以及社交方面的,畢竟生活就算是再好,若四周沒有一個人能夠與他共享,那種成功又有什么意義呢?如何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首先從自己做起,然后擴展到周圍的人身上,你要發現什么是你最高的價值、什么是你最期望的目標、你應該運用何種人生游戲規則,以及如何給其他的人定位。
當你熟悉了建立人際關系的技巧后,便會很容易地和人們建立最誠摯的關系,并從其中獲益良多。就我看來,人生中最大的財富便是人際關系,因為它能為你開啟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門,讓你能不斷地成長、不斷地貢獻社會。
法則五: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向成功者學習!
人生中沒有那個人能免去不作錯決定,我本身就不例外,甚至于還錯得不少。然而我并不會因此就不再作決定,只不過我決定不管作了什么樣的決定都要保持彈性的心態,看看它會有什么樣的結果,然后從中汲取經驗,作為日后作出更佳決定的參考。
別忘了:成功源自于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源自于經驗,而經驗又源自于錯誤的判斷。
人生中那些看似錯誤或痛苦的經驗有時候卻是最寶貴的,一個人當他成功就容易自得意滿,但一個人當他失敗時就會戒慎恐懼,從而會好好決定出一條更成功的人生道路。我們必須用心地從所犯的錯誤中學習,而不是一味自責,否則日后依然會重蹈覆轍。
一個人的親身經驗固然重要,然而若能找一個人作為"學 樣"的對象會更有價值,他可以指出你人生河流前面的急湍,可以提供你前面道路的地圖。
像這樣的學樣對像你可以選擇人際方面的、感情方面的、健康方面的、工作方面的乃至于其他任何方面的,只要你有心想去學,這可幫你省卻走很多冤枉路,同時得以避開失敗。
有時候你會發現一人獨自在這條人生的河流上航行,此時你不得不自行作一些重要的決定,這不見得是件不好的事,因為只要你肯學習,不管是碰上多艱困的事情,都能讓你從其中 學到很寶貴的學問,可幫助你未來作出更好的決定。
任何一位走出心靈逆境的人士若要告訴你他成功的秘訣--他若是肯老實說的話 --都必然會歸功于曾經作過太多太多的決定所致。
我之能克服心理障礙克服自卑走出逆境,乃是盡可能一天多去行動,多去實踐,多去鍛煉,與其想,不如做,在實踐過程中大量的積累總結正確的經驗,再大量的行動,只有這樣才能加速達成目標的速度!
不管你對人生有多少準備,我敢向你保證一件事,就是在這條人生之河中你必然會碰上不少礁石。
當你碰上了礁石可別 一味自責"失敗"了,而要記得人生中并沒有"失敗"這一回 事,而只有"結果"。如果你沒得到所想要的結果,那么就從這個經驗中學習,好在未來能作出更好的決定。
法則(六)找出改變的杠桿!
21世紀心理學最偉大的發現就是 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逃避痛苦和得到快樂,借著這股力量可使我們舊有的行為改變,也可以幫助新行為的定型。
認定不變會有很大的痛苦,而現在就變會有很大的快樂。改變不成通常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愿不愿改的問題。如果有人拿槍頂著我們的腦袋,高聲喝道:“你最好給我馬上改掉沒精打彩的樣子,否則就斃了你!” 我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想盡辦法讓自己振奮起來。
我們對于“改變” 這個問題所抱持的態度,經常是“應當”而不是“必須”,就算是必須,也經常是指未來的“某一天”。要想馬上改變,唯一的方法就是得在心里抱持迫切感,不能不快點去做。要如何消除這樣的矛盾呢?如何逼著自己愿意主動去改變呢?有一個辦法就是讓自己的情緒達到痛苦的臨界點,讓自己覺得不馬上改變是不成的。改變要能成功,不是知道得改變便算了事,而是得打從心底曉得自己必須改變才行,如果你多次曾試圖改變而未見成功,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令你改變的痛苦還未達到令你無法忍受的程度,而惟有當你達到那樣的痛苦臨界點時,這時能令你改變的杠桿才出現了。
何以有些人明知道應該改變卻遲遲不改變呢?那是因為他們認為改變比不改變更令他痛苦。如果我們真想改變別人,或者是改變自己,我們只要把這個道理反轉,讓不改變成為極端的痛苦(得讓這個痛苦超過難以忍受的臨界點才行),而讓改變成為極端的快樂。
如果想找到調正有助于改變的杠桿,不妨問自己一些能引起痛苦的問題:“如果我不改變的話,得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很多人整天就是只想到改變所要付出的代價,卻很少想到如果不改變得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如果我不改變的話,人生最終會錯失掉什么樣的機會?會讓我在身體上、精神上、金錢上或情緒上有什么樣的損失?” 讓不改變的痛苦成為你真正、強烈和直接的感受,使你不愿再耽延而拿出改變的行動。
如果那仍不足以產生改變的杠桿,那就把目標轉移到心愛之人的身上,例如你的孩子或其他你關心的人。大部分的人寧愿為心愛的人付出得比在自己身上為更多,所以好好想一想,如果自己不改變的話,會對心愛的人造成多大的傷害。
當你做完這件事后,接下來便是問自己一些能引起快樂的問題,這將可以使你對改變產生一些具有正面效果的感覺。你可以這么問:“如果我改變了,對自己會有什么樣的重新評斷?如果我改變了,會有什么樣的沖勁?如果我今天就能改變,會做出什么樣的成就呢?我的家人和朋友會怎樣看我?我會多么地快樂呢?”
這些問題要想能產生效果,你就得盡可能找出一大堆為什么一定要馬上改變,而不是未來某一天才改變的理由,若是有更強力的理由就更好些。如果你不覺得有馬上改變的必要,那表示你還沒有找到真正的改變杠桿。
到此你已經知道了如何把不改變和神經系統中的痛苦連在一起,把改變和快樂連在一起,這會使你有動力去想改變
法則(七)中止你舊有的行為模式!不斷重復強化正面積極的行為!
要想有新的人生,單單是知道所要的目標和改變的杠桿仍是不夠的,你還得有高度想改變的意愿才行。如果你還是如以前的想法、做法,那我可以告訴你改變無望,你仍然會生活在痛苦和沮喪之中。如果我們一直沿用舊有的行為模式,最后所得的結果依然會跟以前一樣。
就像唱片,不管你播放個千百次,它始終都是唱相同的曲子,因為它受制于音軌的刻痕。可是如果有一天當這張唱片在播放時,你拿起一根針在上面刮了幾十下,它還會唱相同的曲子嗎?同樣的道理,只要中止我們消極的行為及情緒,找出扭轉痛苦與快樂的杠桿,那么整個人就會改變。
有時候人們會因為舊習慣所帶來的痛苦而想改變,可是又舍不得這個舊習慣所能帶給他們的“快樂”,這就好像有的人因為受傷而受到旁人的關注,為了繼續引起他們的關注,他就不大愿意自己的傷過早康復。你可以去作任何所希望的改變,可是如果不變能使你獲得改變所不能得到的足夠好處時,那么你就算是改變了,日后依然會很容易地又回復舊有的行為。如果要改變他這種行為,我們就得為他找出必須改變的杠桿,同時指出他的改變方向。
如果你能讓一個人肉體上覺得痛苦,那么就能使他拿出決心,想要脫離而去追求快樂,這時他舊有的行為模式便為之改變。每個人都想讓這位仁兄別再吃巧克力,可是你越是不要他吃,他就越吃得厲害,相反地,我倒逼著他盡可能地吃,這遠出乎他的意料,結果很容易地便使他戒除了這種習慣。因為在他晚上睡覺時,腦神經系統會記錄下吃巧克力的痛苦經驗,一下子便把他先前對痛苦和快樂的認知擊得粉碎。
經常我在幫人治療這樣的毛病時會碰到下述的現象,當他們在跟我講述所遭遇的問題時,往往還沒說上幾句便痛哭起來而不能自己。
目睹這種情況我常常會立即站起來,以稍重的口氣說道:“對不起!”這會很快地打斷他們的失態,隨之我便接下一句:“我們還沒談到主題呢!”通常他們會很不好意思地回道:“很對不起”然后馬上便回復了本態。這實在是一個很有震撼力的舉動,這些人一直覺得已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卻沒想到我卻能一下子便讓他們恢復常態,這頗給他們一些啟示。
要想中止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最好的方法便是給他們來個出其不意,施加他們一些完全沒想到的事。你不妨給自己想一些能中止舊習慣的方法,看看有哪些能夠改變情緒低落、煩惱和消除內心壓力的方法。下次若是你覺得有些情緒不佳時,不妨趕快跳起來,仰望藍天喊叫一聲,這個動作看起來或許有些好笑,不過確能改變你的狀態,讓你的思緒不再往牛角里鉆。
要想改變舊有習慣,所用的方法越是令自己痛苦就越有效果。以往我們曾用迂回的方式去追求快樂,結果卻得到一些負面的結果,如果現在想改變的話就得拋掉過去的認知,改換一個新的行為模式,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地調正,直到這個行為成為習慣為止。
法則(八)堅持到底,決不放棄!
改變人生的第一步,就是認識當處于逆境時該怎么做。人生中經常有許多事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例如我們罹患了“神經癥”這一切似乎你都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發生。或許你曾試過一些方法,找過一些醫生、希望使自己恢復健康,讓快樂的時光重現,可是卻都未見成效。
有些人或許會重新振作,力圖扭轉困境,但當再失敗時,往往就失去了再嘗試的勇氣。何以會這樣呢?
只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想避開痛苦,沒有人愿受再三失敗的打擊。
當一個人付出全力去做,結果得到的盡是失望,請問他還有勁去嘗試?也就是經常受到失望的打擊,我們不僅不愿再去嘗試,甚而根本不相信還有任何可為之處。 若你發現自己有了不想再嘗試的念頭,那么就得當心這種心態,你已經患了“無力感”(helpless)的心理病了。
幸好這種病并不是絕癥,只要你現在就改變自己的認知和做法,那么所有的不如意就會一掃而空。愛迪生說:“我才不會沮喪,因為每一次錯誤的嘗試都會把我往前更推進一步。”
扭轉人生的第一步,就在于拋卻一切負面、消極的想法,別一味相信自己什么都不行,是無可救藥的了。何以你會這個樣子?只因為曾經試過多次不見成效,就意味著自己束手無策了嗎?
在此,我奉勸你記住這句話,它是我過去學習成功學中對我幫助非常大一句話,它在我的人生中經常動用那就是:過去不等于未來。
過去你會怎么想、怎么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后你要怎么想、怎么做。
在駛往未來的道路上,許多人是藉著后視鏡的引導,如果你就是其一,那么就不免會出意外。相反的,你應放眼于現在,看看有什么能使你變得更好的方法。
許多人曾對我說過這樣的話:“為了戰勝神經癥,我曾試了不下上千次,可就是不見成效。”你相信這句話是真的嗎?別說他們沒試
過上百次,甚至于有沒有十次都頗令人懷疑。或許有些人曾試過八次、九次,乃至于十次,但因為不見成效,結果就放棄了再試的念頭。
成功的秘訣,就在于確認出什么對你是最重要的,然后拿出各樣行動,不達目的誓不休。
法則(九)環境影響命運!
各位你要很快樂的話,你要和快樂的人在一起,你要健康和健康的人在一起。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
環境為什么重要,我從15歲到21歲治療了無數次,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是因為想恢復活力,并漲控生命,好的方法從哪里來,從成功的人那里學習。旁邊沒有成功的人,怎么樣鼓勵,怎么有企圖心,都還是不會成功。
我覺得我人生最大的蛻變就是找到了老師,即黑溪先生,在他的幫助下讓我走完了剩下最關鍵的20%的路。沒有他就沒有我。。。。。。
與成功者在一起,他會引導你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并在這條路上關照你,糾正你出現的錯誤和曲折,直到成功為止!
舉例:
邁克爾喬丹到大學的時候,讀美國最有名的大學,他就在這個學校,這個學校的教練是全美國大學最嚴格的。有一次比賽以后,教練請他到休息室,放錄像帶給他看。
結果邁克差點給教練下跪,他說:教練,對不起,我知道我的問題在這里,進攻的時候我說球給我,從而得分,防守的時候你去防守,你去防守。他看自己這樣一個習慣,他很慚愧,之后他開始練習防守。
是因為他加入一個成功的環境,假如他沒有這個教練指導,他不會這么成功的。所有的人都是被啟發的。
美國克林頓在17歲的時候遇到肯尼迪總統,后來決定當總統,可是克林頓在還沒有見到甘那地總統之前,克林頓是讀音樂系,吹薩克斯管的,遇到一個不同的人,結果克林頓開始做政治家,我時常在幻想克林頓遇到貓王怎么辦?
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他的環境。
成功法則(十)活著是為了什么?活著一定要有使命!
我們不是為了失敗而來到這個世界上,在我們的血液里沒有失敗的血液在流動,我們不要聽失敗者的哭泣,埋怨者的牢騷,這是羊群中的瘟疫!
是的,人生就那么短短幾十年,應該怎么樣度過呢,是默默的在煩惱中度過一生,還是希望可以盡情的享受生命,享受生活?
一個人會成功,第一個,一定是他的目標明確,第二個,一定是他的使命跟理念非常的清楚。
每個人在做決策遇到瓶頸的時候,只要回頭思考一下他的使命是什么,就可以很快地解決他目前的困擾,然而一般人都沒有自己的
使命,都沒有仔細研究過使命對人的影響。
曾幾何時,我埋怨命運的苦楚,生活的艱辛,幾乎每時每刻生理能量都消耗在精神內部,總之一句話,為自己考慮的太多,為別人想得少!
曾幾何時,我晃然大悟,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因為問題發生在誰身上?答案是自己身上,煩惱確實都是空想出來的。。。。。。
一個人會成功,第一個,一定是他的目標明確,第二個,一定是他的使命跟理念非常的清楚。
每個人在做決策遇到瓶頸的時候,只要回頭思考一下他的使命是什么,就可以很快地解決他目前的困擾,然而一般人都沒有自己的使命,都沒有仔細研究過使命對人的影響。以使命為導向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模式,能讓你突破任何的瓶頸,可以幫助你的生活更有價值,因為你清楚地知道:你自己要什么?想做什么?自己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做?
使命是需要你自己去尋找的,曾經是人告訴我,上帝說:"你人生最大的工作,就是去找一份適當的工作;人生最大的使命,就是去找出自己的使命,活出自己的人生。"
當你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好的時候,就可以撒播你的影響力來造福人群,讓更多的人跟你一樣活得很好。
成功法則:(十一) 一切都會過去的!
有許多人之所以能無視于橫亙在眼前的巨大困難或障礙而做出偉大的成就,乃是他們相信那些困難或障礙不會“永遠長存”,不像那些輕易就放棄的人,把即使是小小的困難都看得像永遠揮之不去。
當一個人相信困難會永遠長存時,那就有如在他的神經系統中注入了致命的毒藥,你別指望他會拿出任何力求改變的行動 。
八年前在我人生最低潮、處于極度絕望的時候,我以為這樣的困境將永遠沒有盡頭,因而每天都過得極為痛苦,甚至有一度差點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如今想起來實在是很蠢,今后再也不這么想了。
同樣地,我也不希望各位和我當時一樣,如果你聽到別人跟你說這個困難會沒完沒了的話時 ,可千萬別輕信,最好離他遠一點。
不管人生中遇到什么不顧的事,你一定要記住:“這件事遲早是會過去的。”只要你能堅持下去,終必會有云散天開見月明的一刻。
人生中的贏家與輸家、樂觀者與悲觀者的第二個差別,在于是否相信困難的“無所不在”,樂觀的人從不相信人生處處都是困難,因而不會單為一個困難便把自己絆住,反而把困難視為是一種挑戰。
那些悲觀的人,只因在某一方面失敗,便死心眼地相信在其他方面也會失敗,結果就真的如他所想在金錢方面、家庭方面、工作方面、乃至人際關系方面都出現了問題,他們既無能管好自己的信念,當然對其他的事情也就無能為力。
相信困難“永遠長存”且“無所不在”是很傷人的,所以當你碰到困難時一定要確信自己能找出解決之道,并且立刻拿出相對的行動,就必然能很快地消除這些消極的信念。
塞利格曼教授所指的第三個不當的信念就是“問題在我”,這個意思乃是認為自己才是問題的所在。如果你不幸失敗了,不但不把它視為是調整行動的好機會,反認為是自己能力的不足,那么很快地你就會沒勁再做下去。
請問你到底要怎么去改變自己的人生?那不是比單單改變行動來得更困難嗎?千萬別把一切的問題都怪責到自己頭上,畢竟一味地打擊自己
并不能使你振作,不是嗎?
當你一直死抱著這些不當的信念,那就有如成年累月地服食少量砒霜,你的人生可說已經完了。也許你不會馬上完蛋,可是只要不丟掉這些信念,那就注定不會有好的結局,因此你要竭力拋掉它們。
請注意,只要你有了某種信念,它就會自動導引你的腦子去過濾掉一切跟它相違的訊息,只接納能跟它相容的訊息。
成功法則:(十二)打開成功者的腦袋,獲得成功者的策略與方法!
我今天可以在這里分享一些小小的經驗和方法,這完全要感謝過去曾經分享這些觀念給我的老師們。因為沒有他們的分享,今天我韓非不會在這里分享這些過來人的經驗。沒有他們就沒有我。我之所以會走出來是因為他們的幫助,我之所以要做這件事情,是因為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我人生的目標是在于改變自己,服務他人,所以我必須不斷地改變自己。因為唯有改進我自己,才有辦法服務更多人,才有辦法服務更高層次的人。我自己沒有改變,如何教別人?我自己沒有康復起來,我如何教人康復?我自己沒有自信,如何教人充滿自信?沒有人可以給你他自己沒有的東西,這是絕對的真理。
(一)在過去數十年來醫學成就有重大的成長,醫學研究出來的一些神奇藥品對于醫生和病人之間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但是很不幸的是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緊張的環境里,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逃避緊張,焦慮,所帶來的副作用,譬如說你不斷的抽煙,喝酒,吃東西,失眠,高血壓,偏頭痛,焦慮抑郁,恐懼等等,就像我所說的問題的本質是在于錯誤的心理反應,而這些癥狀的出現只是自然的警訓,告訴你身體哪里不對,比如說你的某一顆牙齒痛了,這個疼痛的感覺就是告訴你 你的牙齒出問題了,吃一顆阿司匹林的藥,也許可以暫時解決你的痛,但是這并不能徹底的解決這個 問題,而真正的問題是那一顆駐牙,在這個簡單的例子里,痛是表現出來的癥狀,而問題的癥結是駐牙,當這顆牙齒治療好的時候,痛就沒有了 但是如果只是治療疼痛的這個癥狀,而不去拔掉那顆駐牙是沒有用的,也就是說你必須知道這些癥狀發出來的訊號之根源到底在什么地方。
人們在承受精神壓力的狀況之下,身體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譬如說潰瘍,高血壓,或者是不斷的吃東西,抽煙,這些都是精神壓力所表現出來的癥狀,關于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楚的了解,如果這些問題是經由藥物的治療的話,我們只是掩蓋了這些癥狀的癥結,而問題的癥結所在就是精神壓力,當然藥物治療會暫時解決這些問題,可是并不表示藥物可以解決些痛的根源,所以當藥物的藥效結束了以后,你必須再一次的服用這些藥物,而再一次的掩蓋這些問題,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就是這個道理。其實這些問題的根源所在是深深地植入在你腦子的病因,所以說藥物并不是解決的方案,甚至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最近被證實有一些藥物比海洛因更具有上癮的可能性,而使得人們有一些不好的副作用,更好一點的說比如像抽筋,沮喪,也就是說常常這些治療后的副作用反而比這些病癥帶來的痛苦更大,由于這樣的狀況,醫生必須尋找一種新的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些新的問題。
(二)一個人若是能把情緒方面控制得好,那么其他方面要想做好也就不難。
可以說我們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于改變內心的感受,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有這方面的訓練,以致于不知道如何迅速且有效地做好這樣的改變,結果常因主觀的想法而使自己產生挫折感和無力感,卻沒想到在我們身上其實根本就具有解決問題的無窮潛能。尤有甚者,還有很多人根本就把自己交給環境來控制,靠著藥物的麻醉來尋求暫時?的解脫。就以美國只占全球人口的百分之五來說,何以竟然吸食掉全球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古柯鹼?又為什么美國人一年中消耗于酒類的金額,竟然和全國的國防費用五分軒輊?
各位可知道單單是醫生所開的一種名叫“百優解”的防止心情沮喪的藥物,其一年在中國的家庭支出金額便高達五億美元?
在這里你將會知道為什么自己會有某種行為,為什么會引發某種情緒反應,為什么會產生持久的心理沖突,即所謂的“強迫癥”“焦慮癥”“恐懼癥”等等 進而了解如何一步步有效地建立起積極的信念,除去消極的心態,運用已經被證明的成功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潛能完全地發揮,以達成所企望的人生。
如果你真追求到所希望的一切卻沒有了健康,請問這樣的代價是否值得呢?你是否每天起床后便生氣蓬勃。
有如生龍活虎般地去迎接生活中的各樣挑戰?還是起床后覺得一點精神都沒有,依然有如前一晚那般疲倦?你每天的生活,是否已一成不變,成為一些統計數字呢?
根據調查,每兩個中國人之中便有一位會死于跟心身疾病有關的毛病上,每三人之中便有一位會死于因心理因素造成的上,至于我們用各樣精神藥品來麻醉神經系統,用各種的酒類、香煙及毒品來戕害身體,成天坐在電視機前來麻痹心靈。這一切套用十七世紀著名醫生托馬斯?莫菲特的話,今天的人正像是“用牙齒在挖掘自己的墳墓”。你要想有成功的人生,第二課得學的便是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僅看起來健康并且還真覺得健康,完完全全能夠掌握住自己的身心狀況,使之有充沛的活力去達成所要的人生。
(三)我相信這一古老的法則那就是與其給他一條魚,不如給他一條釣竿,這就是黑溪老師支撐整個治療過程的哲學理念,經由全程治療你將學習到很重要的哲學理念來幫助自己獲得健康,幸福的人生。治療過程所運用各種技巧都是經過黑溪老師本人親身驗證過的特殊的有效方法,使個案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蛻變癥狀,并且能主控自己的生命,變得更自信、更積極、更明確人生方向、更能掌握達到人生目標的方法,并因此引爆渴望已久的安寧與活力。
(四)打開成功者的腦袋,獲得成功者的策略與方法;打開自己的腦袋,幫你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您的人生命運將會發生怎樣改變!你可以花10年、20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自己慢慢摸索成功之道,你也可以學習經過大量臨床驗證過的有效的成功經驗,立刻徹底改變你的一生!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