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青春,所謂懷念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1-25
閱讀 :342
我們從來也不知道到底該干什么,但總得反叛點什么,這是接近本能的意識,動人的青春躁動,欲望在成長過程中必經的迷惘,無理由的顛覆,無所謂的表情。我們慶幸在這個時候身處校園,一個四面圍墻圍起來的巨大的無限自由的空間,有詛咒啐棄譏諷的對象,有搖滾樂夾雜啤酒的形式,有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大無畏的勇氣,有起哄架秧子式旁白的贊許,有志同道合披掛上陣的同黨,有革命般的熱情,有無所畏懼的自由,在這個自我創作欲望極強的舞臺,我們上演印有叛逆痕跡的戲劇,激情澎湃,一把原木的吉他,憤怒的solo,板磚向看不過的齷齪扔去,砸碎它,聽點唯一動聽的聲音。我們要什么?自命清高的純潔,一錘到底的干脆。
在路上,是克魯亞克說過的,在別處,是許巍唱過的,同是我們憧憬過的,坐在操場上一遍遍的地傾聽《smellliketeenspirit》,拼命的嗅著我們的青春里是否也有過這般狂燥的味道,躺在宿舍的床上重讀《麥田里的守望者》,隨著帶著鴨舌帽的霍爾頓漫無目的的游蕩,他說著臟話想著女人,那個西亞圖早逝的天才kurt和寫過一本書后就深處簡居塞林格,都用他們獨有的智慧為我們的青春涂抹了肆無忌憚的顏色,如此有啟示意義的大師還有許多,村上,大佑,昆德拉,米勒,老崔……我想在這里向所有提及的沒有提及的表達深深的敬意,就是他們,用思想和精神充實了我們空白的心靈,為我們所有的行經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借口,我們如饑似渴的吸取來養分,培育自己絢美的青春之花,哪怕結出來的只是晦澀的果實,我們也會把它咽下去。我們信奉的真理是曼乇斯特說過的:“年輕就是他媽的一切。”
我能允許青春后的平庸,但不能允許我的青春從來沒有激昂過。她一定要被鍍上瘋狂的色彩才有被時時憶起的理由。
離開的時候,我們焚燒了所有的課本,燃燒的火焰從五樓飛旋落地,斑斕的色彩劃過黑夜,點點的紙灰在風中飛舞,我們唱著歌聲欣賞這最后的美景,被追蹤而來的管理員罵過,我們早就搗毀了一切我們還怕什么,從來沒想過這場青春的鬧劇如何的收場,也許并不需要收場,我們跳著腳罵完街后從容的逃離,留個一塌糊涂的殘局,做你們口中的話題。
我們離去這校園依舊是校園,另一群憤怒的青年。我們離開后我們依然是我們,可以做個延續,也可以叛離,可以和校園劃清界限從此兩不相干,邁出了那個門就可以不再在乎什么過去。
我依然不愛那個校園,卻對它有著鄉愁般癡迷的眷戀。愛,夢想,自由,在給友人的信上我復述了這一當初我們可以為之無悔奉獻的精神,它象青春里的催化劑,使之一切發生過激烈的化學般的反映。它于我,又象青春的文身,烙印頗深。
吉他上嘎然而止的弦。
風中飄遠放肆的歌。
浮躁的七月,流火艷陽,已被曬干的空氣又被淚水打濕了。依然有人唱校園的歌,從來就沒有停息過,潮來潮去,界界相傳,撩起我們青春的憂傷,只能在暗夜里輕輕的吟唱。
我關了燈,滅了煙,回到床上,我所謂的青春,所謂的懷念,隨我在今夜一同睡去吧!不留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