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紀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1-06
閱讀 :351
在這個日益年輕的世紀里,青春被無限延長了,直到成為衡量一切的永恒標尺。熱愛著自己的熱愛,快樂著自己的快樂,聽從自己的內心。“我的青春我做主”,是這個世紀的青春宣言
50年前,19歲的王蒙寫下他的長篇處女作《青春萬歲》,小說用激情洋溢的筆觸描寫了20世紀50年代初的中學生生活。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
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
……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樂地向前,
多沉重的擔子,我不會發軟,
多嚴峻的戰斗,我不會丟臉;
有一天,擦完了槍,擦完了機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們,招呼你們,并且懷著驕傲,注視你們。
”23年前,36歲的詩人楊牧因久居沙漠,前額已禿,皺紋橫生,浩劫結束伊始,他寫下了《我是青年》,來感嘆他們那一代人青春的回歸。
“人們還叫我青年......
哈……我是青年!
……
我是青年――
我的血管永遠不會被泥沙堵塞;
我是青年――
我的瞳仁永遠不會拉上霧幔。
我的禿額,正是一片初春的原野,
我的皺紋,正是一條大江的開端。
我不是醉漢,我不愿在白日說夢;
我不是老婦,絮絮叨叨地嘆息華年;
我不是猢猻,我不會再被敲鑼者戲耍;
我不是海龜,昏昏沉睡而益壽延年。
我是鷹――云中有志!
我是馬――背上有鞍!
我是骨――骨中有鈣!
我是汗――汗中有鹽!
祖國啊!
既然你因殘缺太多
把我們劃入了青年的梯隊,
我們就有青年和中年――雙重的肩!”
兩年前,香港最紅的偶像歌手陳慧琳則唱著《花花宇宙》,這首青春、健康、消費、享樂的輕快的流行歌,把她推向了演藝事業的高峰,也為新人類的青春打氣:
“雙眼,在白紙之中看出璀璨
令夢想開出更多花瓣
還未算難
……
更多更多渴求會有更多報酬
更高更高享受為什么不追求
每天有新星球發揮你小宇宙
趁火勢加風頭有勇氣請追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老去的人唱著粵語殘片里的“青春,多可愛,青春”,或者羅大佑《閃亮的日子》,在辦公室里喝著咖啡,遙遙懷想著當年每個人紅樸樸的臉蛋上綻放著由衷的笑容。而正當青春的人,他們根本無暇思考定義和概念,忙著四處搜集孫燕姿、梁靜茹和余文樂的新歌,在擺滿Ciboys卡通的小房間里埋頭大睡。都說這一代沒有理想沒有包袱,其實只不過他們把理想變成了想法和辦法,揣在兜里,輕裝上陣。性、幸福、財富、自由,在他們眼里看來,天生就是為他們準備的。
其實,一個人如果愿意,他完全可把自己的青春延續下去。青春永遠都不是以年齡為斷代,而是以心態。二十歲的年紀,四十歲的心;又或者是四十歲的年紀,二十歲的心。11歲的蔣方舟早早地就把自己的文字往下半身用力了,17歲的春樹已經把自己定位為身體體驗身體寫作了;15歲的模特兒在T型臺上煞有介事地走臺,老辣得很;但另一方面,現在35歲的未婚女人,還是婚姻市場上的潛力股挑三揀四不愿成親;40歲的周星馳拿了“杰出青年導演獎”,穿著幼稚至極的西褲配波鞋居然也讓人覺得自然;本已是老邦菜的王石,52歲時登上了珠峰,其冒險精神和魄力讓年輕人也赧顏;“老夫聊發少年狂”,只要我想,有什么不可以?
在這個日益年輕的世紀里,青春被無限延長了,直到成為衡量一切的永恒標尺。新一代和老一輩永遠有沖突,從前是有輸有贏,永不服氣,一直不妥協一直在互相割據勢力,于是代溝成了一條難以跨越的“世紀溝”;但現在,你必須承認的現狀是,新人得勝回朝,而前輩的只能俯首臣服,只能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接受新事物,扮青春扮活力,好混跡青春的行列里。這是事實。
熱愛著自己的熱愛,快樂著自己的快樂,聽從自己的內心。“我的青春我做主”,是這個世紀的青春宣言,你聽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