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中學生要“酷”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1-06
閱讀 :413
最近公布的一項中學生文化調查顯示,中學生時尚生活的基本出發點是:我要"酷"。由零點調查公司和北汽福田公司在北京、保定、上海、蘇州、廣州、佛山進行的這項中學生文化研究顯示,中學生所認為的酷的主要含義是:一種勇氣,一種能力,是個性的一種充分張揚,而不是簡單的追隨與模仿。調查顯示,近7成的學生想"酷",但并沒有按照"酷"的標準去實踐。調查列出的前衛活動中,流行程度最高的是上網和染發,邊上學邊打工也被很多學生認為"將要嘗試"。
"酷"的標志:刺激在"酷"的標志中,得票率最高的是"刺激"類的極限運動(如攀巖、滑板等)。其次是"不同凡響的生活質量和形象",再往下是"追星"和"扮靚"。
中學生認為的"酷"的標志還有:不經意間就把事情辦好了、氣質冷漠不輕易說話、中學留學海外、上網、電腦黑客、電子游戲玩得特別好。
接受冷調流行色流行色調查中,女生喜歡白色的多,而男生喜歡黑色的多。男生喜歡冷色的比例占到了47%,女生則僅為36.9%。調查認為,喜歡冷色調也是中學生酷勁的一種表現,他們希望以冷傲色調反襯出一種內心向往的格調。
卷入電子化生活在男學生中,電腦與網上世界吸引力巨大。比爾·蓋茨是中學生心目中最為成功的人物;電腦及網絡技術發展也是中學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上網玩電腦是近三分之一的中學生與好朋友在一起的重要共同活動,六成中學生認為電腦應是學校的第二課堂。
中意創意型職業調查中,中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設計和家長們的期望明顯不同。中學生對于時尚類職業,如設計師、演員、運動員/裁判、藝術家的興趣明顯較高,而家長則偏向于有知識特征的實務類職業。另一個突出差異是,一些權威性職業不受中學生青睞,只有0.2%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后做機關干部。
零點調查公司的研究人員認為,盡管很多想法比較幼稚,但中學生的時尚性思維,應該得到大人和社會的更多關注,他們所具備的夢想、創造、前衛、挑戰的能力,可能正是現代中國人在快速變動的社會中抓住機會的真正能力和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