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寒假里,這段孩子們心目中的“快樂時光”在不少家長的眼中卻是個“大麻煩”——工作繁忙的自己如何安置孩子
?近來記者調查發現,很多父母由于沒時間,孩子要么被安排上各種培訓班,要么被整天“圈養”在家。與從前相比,這群享有更優越物質條件的孩子們正在經歷著一場“伴缺失”。
“我也不想強迫孩子去上各種補習班,但我們兩口子平時都要上班,家里老人身體也不好,沒辦法照看孩子。如果讓兒子一個人在家,不但會任由他成天上網玩游戲,安全問題我也不放心啊。”家住西崗區的劉女士給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報了英語、網球等多個培訓班,力求做到“填滿”孩子的時間。“這樣多少能學點東西,最關鍵的還是能讓我們放心。”劉女士說。而今年11歲的小萊雖然不用“被逼”上培訓班,但每天都被父母反鎖在家里,除了寫作業就是看電視。“爸爸媽媽不讓我出門,成天在家呆著都要悶死了。”小萊苦惱地說。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將孩子送到各類培訓班已成為很多家長安排孩子假期的首選,除了想讓孩子多學點東西,家長們更是怕孩子“散養”在外不安全。在記者隨機調查的20余名各年級小學生中,近半數的情況如此,再加上“深居”家中的孩子共達八成之多。
這一“忙”一“閑”,正是很多孩子找不到玩伴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四年級的小新說:“本來放假前我們很多同學都計劃到時一起玩,還準備了像爬山什么的不少活動。可每次一到約人定時間的時候,不是這個要上鋼琴課,就是那個爸爸媽媽不許,總之老是‘泡湯’。” 此外,城市高層住宅鄰里之間不相往來的情形,也讓不少孩子在假期里陷入“伴缺失”的狀態。很多孩子因為缺少同伴而覺得孤獨、無聊,一些學生甚至對假期由期盼變為厭煩。
對此有關教育專家表示,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孩子在某種共同活動中體現出相互協作的關系,就構成了孩子的“同伴關系”,其為孩子學習技能、交流經驗、宣泄情緒、習得社會規則、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機會,這是再好的玩具、再多的書本知識都無法替代的。因此專家建議家長不妨多讓孩子“走出去” ,多和同伴們在一起,讓孩子自己培養起一個朋友圈子,以滿足孩子正常的交往需求,這對養成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處事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下一篇:引起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因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理壓力影響少女發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