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中學階段是中學生長身體、長知識、長智慧的時期,也是其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學生面臨著生理、心理上的急劇變化,加上緊張的學習和陌生的環境,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引起心理矛盾。
第一,美好愿望與心理準備脫節。
幾乎每個中學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和向往。他們幻想做一個有學問、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師、醫生、企業家、領導干部等等,而實際上他們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們追求的全是實現理想后的種種榮譽與享受,而對實現理想需要從現在做起,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卻想得不多,做得不夠,形成了美好的愿望與心理準備脫節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使他們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艱苦奮斗才能實現。
第二,濃厚的享受意識與勞動觀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中學生越來越講究“實際”,加上一些家長對子女嬌生慣養,在孩子身上花錢大手大腳,使得中學生的消費欲望與日俱增。據調查,絕大部分學生每天都買零食吃,同學過生日,除禮尚往來外,還要擺酒宴。男生中“煙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講究穿著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還隨身帶著高檔化妝品,不斷更換時髦的服飾。但這些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勞動觀念淡薄,他們輕視勞動,甚至認為勞動是多余的,就連平時學校組織的大掃除也討厭,可以說對勞動采取消極態度、厭惡勞動的思想在一些中學生中是相當普遍的。
第三,心理閉鎖與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中學生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上,從而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許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點。同時也由于其社會生活經驗的逐漸豐富,他們開始意識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別。他們愿意對“知心朋友”傾吐自己內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導師式口吻對他們說話的人,不愿意同這種人進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也不愿同長輩透露內心,實行自我封閉。
調查中發現,有相當部分的中學生把心里話“對
1下一篇:學生的心理問題誘發身心疾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掌握好跟孩子的說話技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