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也識愁滋味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8-07
閱讀 :398
芳芳今年13歲,平時學習成績優良,曾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但因去年小學畢業考試有失誤,所以成績不理想,芳芳開始悶悶不樂,精神不振,沉默少語,睡眠不佳,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孩子,所以成績差,回憶過去某次忘喊“老師早”,現在自認為那就是不尊敬老師。她又認為自己不能適應初中學習,十分悲觀。
醫生接診時,發現芳芳的家庭情況也不盡人意,母親因病去世后,芳芳與繼母的關系一直不好,以致內心的痛楚無法向家人傾訴,長期壓抑,終于因小考成績不理想而誘發抑郁癥。
兒童抑郁癥大多是由于喪父或喪母,父母離異、家庭氣氛不融洽所致。孩子缺乏親人的關愛,或是由于患慢性疾病,長期住院,或家庭經濟特別困難,或處于被隔離的環境也可導致抑郁癥。從芳芳身上可以看出,兒童抑郁癥的發生與孩子失去關愛、有強烈精神壓力
未能及時獲得排解有密切關系。應當指出,孩子患了抑郁癥,家長不要過分緊張,因為一般說來,兒童抑郁癥預后良好,如同感冒一樣,治愈后不會留下后遺癥。但是,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不能及時治療,長期持續的病情可能對孩子今后的心理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而,對于兒童抑郁癥,家長應以預防為主。那么,家長應采取哪些措施來預防呢?
首先應增進與孩子的感情交流。
父母除積極照料孩子的生活,滿足他們的生理需要外,還要特別注意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指導孩子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尊重孩子的正確意見,增強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提高孩子承受、應付挫折的能力。培養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延遲滿足自己的需要。當家長預料孩子將要面臨不如他自己意愿的情況之前,可先以講故事等形式引導孩子,讓孩子有一些心理準備,學到一些應付辦法,事后可及時鼓勵,并有的放矢地進行開導。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從嬰兒期孩子學會爬和走時起,父母就應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鼓勵孩子擴大活動范圍,探索外部世界,使孩子在活動中學會各種技巧,鍛煉意志,積極進取,敢于競爭。
父母應為孩子創造一個親密、融洽、溫馨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孩子有錯,應耐心說服,不用尖刻的語言刺傷孩子。父母一定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示出有不同意見,不應在孩子面前劇烈爭吵,更不要因父母間的糾紛,且遷怒于孩子,給孩子的感情帶來傷害,使孩子感到壓抑。
最后,一旦發現孩子有類似芳芳的癥狀,可及時找心理醫生咨詢,在家服藥治療。但要注意,抗抑郁藥用于兒童的效果有差異,劑量宜個體化,因此應在心理醫生指導下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