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案例介紹
朱×,男,7歲,小學一年級學生,父母都是國家干部,大專文化程度。據母親介紹,孩子的語言發展從小就較晚,1歲半以后才開始說話,2歲以后才會講完整的句子。上學前便有口吃現象,但不嚴重,沒有引起家長的注意。上學之后口吃現象比以前突出了。平時與同學交談,越著急越說不出話來;遇到集體討論發言的情況,說上幾個字便卡殼,急得滿臉通紅,嘴唇顫抖。有時還直流口水。不過,在朗讀課文或唱歌時并不口吃。孩子的性格較內向,用他母親的話說,“靦腆得像個姑娘,還有個小性子,為這不少挨他爸爸的打”。朱×的學習成績尚好,其中數學成績明顯地優于語文成績。
二、案例分析
正式咨詢前,我們曾對朱×進行過心理健康測查(采用《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研究》小學協作組編制的《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發現他的心理健康問題較多,特別是在情緒、性格、人際關系三個分量表上分值偏高,說明由于言語障礙,給朱×的情緒生活和人際交往帶來較多困擾,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和怯懦性格,而情緒、性格和人際方面的困擾又反過加重了他的言語障礙。
針對朱×的上述情況,我們向其家長提出了這樣幾點咨詢指導意見:
第一, 父母不要對孩子的口吃問題過分著急。要沉住氣,耐心地進行指導幫助。
第二, 鼓勵孩子樹立信心,多講話,多練習,養成不慌不忙的發音習慣。可利用孩子朗讀、唱歌較流利的體驗,又有助于良好的發音習慣的遷移。
第三,與班主任加強聯系,引導班集體正確對待同學的言語缺陷,防止譏笑、嘲弄等不良刺激的發生。
第四,必要時可帶孩子參加專業機構舉辦的口吃訓練班。實踐證明,在集體場合接受專業矯正訓練效果更好。
下一篇:職場人士避免流言幾條法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他為何特別喜歡窺視女廁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