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國內學生明明上了英國名校,還是很難留英工作?
分類: 最新資訊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3-28
閱讀 :163
留學的主要目的除了刷最高學歷,擁有留學生身份這層皮膚外,其實還有個核心目的就是留在當地,拿這邊的永居身份,為未來更長遠計。畢竟現在富有點的家庭,都是多層退路的。這點,尤其是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更加容易破局點。有點扯遠,今天我們主要聊下,為什么國內很多學生明明上了英國的名校,但還是很難留在英國工作?一、英國不像國內,那么看重你學校!在英國就業,并不看所謂的QS排名,你是曼大的亦或是你是伯明翰還是利茲的,對人家來說真的沒有差別。甚至你是UCL的和你是格拉的都沒啥差別。不像國內,資源比較少,人口基數大,做什么都需要設名額限制。一有限制,大家都得卷有限的資源。你看現在三中一華這種求職,基本都是國內有限的幾所名校,加海本靠前的top20那些名校。一年比一年壓縮名額。就連三桶油這種,也一樣,每年都在壓縮學校的名單。崗位越來越少,要求反而越來越高。但英國就業,除非特別頂級的,比如九大投行這種,你不是名校的的確進不去。而且不只是名校,你得有前瞻性,你本身大一期間就要有對應的實習和項目經歷才行。你只是純粹的畢業后再規劃想進這種世界九大行這種級別的企業,也沒戲。正常點的英國企業,首先是需要你有身份,其他才是面試和筆試的篩選。你的學校反而要求不難大,畢竟能過他們終面基本都是他們想要的人。二、國內學生思維重!不少學生還是學生思維比較嚴重,缺乏提前規劃關系網的意識。對畢業后的就業沒有清晰的認知。畢業后,只能通過單一途徑去找工作,比如海投簡歷,然后等信。很多的確是畢業后即失業。求職,拿英國工簽,然后通過5年工簽轉英國身份,這是一種長期規劃。你在入讀學校之前就要有意識地規劃建立networking。否則就真的是畢業即失業。在學校的時候,你就可以多去翻翻本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去向,多去要上屆校友,甚至上上屆校友的聯系方式,多參加對應的聯誼。你去參加這些活動,是為了讓你更進一步對他們所在行業有個基礎的了解,甚至得到他們的內推機會。有一些內部招募,真的就是一個時間差而已。你如果能拿到定向投簡歷面試的機會,真的比大海撈針來得輕松。就業這個事,其實最重要的是去學生思維化,不要按照正常畢業生的套路去準備簡歷,然后漫無目的的投放,各種去面,看上去很忙,實則沒啥效果。你得多去取經,多聽那些靠自己留英國這邊,已經拿到結果的這部分人,多看看他們的方式方法,無論是付費的還是經驗貼,多去看。里面其實有很多能打開你思維方式的門道的。你get到了,就更容易上岸了。要具備逆推思維。三、不擅長借力,做什么都想著靠自己我們中國留學生,特別是那些能上英國名校的,其實中產家庭比較多。比較能卷,不只是孩子能卷,他們的父母也比較能卷。靠卷出來后才有了現在的階層。而他們從底層起來,可能多數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單方面的廝殺出來的。這種卷出來的人都有個特征,凡是能靠自己解決的,基本不會去借力,都想著靠自己。沒有團隊合作,不會去借力,也不想依靠別人。畢竟在國內靠不住。但往往這樣,你很難打破信息壁壘,你被框死在一個固定領域,隨著時間,你可能在自己的那個領域做的很好。但也僅限制在這個方面。你沒有融合多渠道信息的能力。很難整合到更多資源。即使就業,也是賺那部分辛苦的錢。在求職找工作的氛圍里面,往往真的一個教授的資源,一個你同期學生分享的信息,一個來自外部的信息渠道,都是決定你能不能留下的關鍵因素。純粹的靠自己去整合對應的求職信息,積累面試經驗。總了個結:留學找工作拿工簽留下來這個事,廣交朋友其實比較重要。當然,也得有個前提,前提是自己本身是強的,人是靠譜的,是有價值的。人家能利用到你的,你的本質是能和別人有利益交換前提的。你只有不斷地讓別人覺得占到了便宜。讓別人內心不安,得回報你點什么的時候。你這關系差不多就交換到位了。還有,就是留學的時候,不要老想著和學生們玩,你們都是一個段位的,即使他比你強點,也很難破局。你要多和不同背景從事不同工作,不同領域的人去玩,去交流。你才會有換圈破局的條件。會給你帶來很多機會。假期的時候多去實習,多吃點虧,都不是壞事。畢竟剛剛畢業或在讀學生,就業市場都是白菜價。你們的勞動力是不值錢的,既然不值錢,就圖長線。等自己進入某個行業和領域的時候,慢慢的你才有機會做最少的事,拿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