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盼兒歸成奢望
“我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老頭子兩年前得癌癥死了,現在就剩下我一個老太婆了。”昨日上午,記者在市區柳湖花園見到了徐奶奶,她正在拾掇買回來的一袋菜蔬。
徐奶奶今年68歲,她說經濟上沒有問題,“就是長期在家里悶得慌,我買菜總喜歡跑到北苑去,雖然小區里就有菜場,我還是舍近求遠,每次走路出門還可透點氣。”徐奶奶說,重陽節二女兒來吃了餐飯就趕回去了,兒子和大女兒都沒有回來,她最盼望的是兒孫們能常回來看看她。
重陽節前后記者走訪市區部分社區,了解到很多有關“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記者發現,像徐奶奶這樣境遇的老人不在少數,絕大多數“空巢老人”平時沒人陪,等到節日時才能和兒女們短暫團聚。家住市區南苑路的呂大媽最喜歡的一首歌是《常回家看看》。大媽有一兒一女,一個在寧波,一個在上海。除了每月能收到他們固定的匯款外,呂大媽已快有一年沒見到孩子的面了,呂大媽辛酸地告訴記者,她在夢里倒是能經常見到兩個孩子,現實中盼望兒女歸家竟然成了“奢望”。而“空巢老人”劉大爺說:“我不想以后死在家里也沒人發現!”劉大爺這幾天正準備去養老院安享晚年。
記者從市老齡委獲悉,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起,金華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老年人人口占全市總人口數的13.5%,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傳統的依靠兒女共同生活養老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了沖擊,主要是由于人口遷移和流動加速,許多年輕人外出工作,把老人留在家中。同時生活和住房條件改善后,多數年輕人搬出去了,留下了“空巢老人”。
針對“空巢老人”遇到的一些困境,我市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決,比如加快構建社區養老服務平臺,緩解政府與家庭的養老壓力,并探索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等養老模式。同時發展家庭病床、家庭護理,力求解決老年人的基本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