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老年人會有哪些心理需求?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過得幸福與否,其實和子女存在很多的聯系,因為老年人進入晚年生活后,很容易出現孤獨沒有依托的感覺,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所以子女們,更應該了解他們的內心需要。
重需要
凡事傾聽好商量
孫向東,87歲,退休前是一家國營毛巾廠的副廠長。五一節,倆兒子帶著全家來看老爺子。老孫要給孩子講述自己從一個普通工人成長為副廠長的經歷。可剛一張嘴,大孫子就說:“爺爺,這事聽您講過不下五百遍。這些事還是留著講給別人聽吧。”一句話把老爺子氣得夠嗆。
尚蘭說,每個人都有獲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這對老人而言尤為關鍵。老人愛掛在嘴邊的“我走的路比你過的橋還多”,的確是事實。老人擁有年輕人不具備的豐富閱歷和人生經驗。如果晚輩能尊重他們的經驗,家庭大事多征求他們的意見,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都能讓老人獲得心理滿足。如果與老人的意見不統一,那么一定要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商量出一個更好的辦法。另外,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也能讓老人感到被尊重,比如赴宴時讓老人上座、出門時讓老人先行。當然,老人也應該正確看待自己,尊重年輕人。時代在變化,因循守舊有時容易失策。
社交需要
教會上網廣交友
吳荷花,66歲,家住北京望京。最近,她總是神神秘秘的,每天吃完午飯就出門,傍晚才笑呵呵地回家。兒子很奇怪:老媽往常總抱怨在家無聊,無處可去,甚至有點“抑郁”了。這些天老往外跑,能去哪兒呢?他忍不住問了老媽,這才知道,她在社區里認識了幾個老伙伴,經常結伴去附近的
一家咖啡館聚會。
孤獨是老人心中的黑洞,無法用物質填補。廣州老齡委一項調查顯示,96%的老人業余愛好就是看電視,很少出家門。人是群居動物,總窩在家里,心靈和身體都受傷。只有出去走走,多與人交往,才能獲得身心健康。美國圣路易斯大學副教授海倫·拉奇發現,老人多參加社交活動,比如與人交談、一起遛狗等,能培養良好心態。侯玉波建議,老人不應自我封閉。一要多與家人在一起吃飯、嘮家常;二要保持與舊友的關系,結伴釣魚、爬山;三要主動結交新朋友,可以參加象棋隊、京劇小組等,會發現許多與自己有共同語言的朋友。實在沒有伴,不妨上上網。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最新研究發現,老人適度上網有助提高生活質量,抑郁風險降三成。兒女們不妨教他們學上網,并幫著申請QQ、微信號;還可利用自己的人脈、見識,幫老人結交朋友。
以上就是老年人的內心需要,希望每個子女都能夠全面的去認識,因為老年人生活的幸福與否,其實子女們起著重要的作用,子女在生活當中,都能夠盡量的找出一些時間,陪伴在老年人身邊,不要讓他們感受孤獨。
推薦閱讀:心理創傷損害老人記憶力
下一篇:老年人要多結交朋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何老人脾氣越來越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