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成長心理保健專家指出,很多家長看到孩子與異性朋友交往過密時,就會大驚小怪的認為孩子早戀了,于是就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其實家長朋友們對異性交往大可不必過于敏感,有的孩子只是把異性當朋友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青春期異性交往的七種誤解。
誤解一: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讀書,與異性交往是長大以后的事。
這種說法聽起來頗有道理,事實上卻自相矛盾。一方面,它把學生看作一種職業,認為這種職業的本職工作是讀書,做其他事都有不務正業之嫌。這是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另一方面,它又認為學生是小孩子,不能去做異性交往這類只有大人才能做的事。這兩方面的看法顯然矛盾,而且它們都不成立。
首先,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成長,而不只是讀書。成長包括很多方面,如身體的發育、社會心理的發展、個性的形成、智力的進步、道德品質的培養等等。讀書求知主要涉及智力發展,只是成長的一個方面。學生上學與工人上班有本質的不同:工人上班要制造產品,在特定的崗位完成特定的生產任務;學生上學的基本目的卻是發展自己,不只是“學好數理化”那么簡單。學校不僅僅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是一個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天地。學會與人交往,包括與異性交往,是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它也是學生學習的任務之一,是一門意義重大的功課。這門課不在升學考試的科目之列,卻會考人一輩子。
誤解二:中學生還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備與異性交往的條件。
這一看法的潛臺詞是:與異性交往是一種很特別的任務,需要準備好特別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又不能通過與異性交往本身的鍛煉來形成。這實際上是在將異性交往神秘化,把異性交往劃為禁區。它可能成功地阻止了一些青少年的嘗試行為,但是,它同時也加重了青少年在異性交往方面的心理負擔,給青少年達成異質社交性增添了不必要的障礙。
不錯,青少年確實還不成熟,在與異性交往時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出現一些問題。但是,人的心理成熟不可能靠坐等得到,與異性交往的技能也只能在實踐中去摸索、去提高。事實上,一個沒有學會與異性交往,沒有達成異質社交性的人很難說是一個成熟的人。在一定的程度上,學習與異性交往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途徑。
誤解三:與異性交往會分散精力,影響學習。
這種說法是很多家長和教師反對學生與異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他們往往舉出不少事例來說明此觀點的正確,諸如某某人因為“早戀”而沒有考上大學之類。其實,如果仔細推敲,他們的論據并不能證明論點。許多因與異性交往而影響學習(主要是影響考試成績)的人,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了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種壓力又往往來自教師或家長對于異性交往的過敏反應。 精力不是一個靜態的固定的東西。一個人在某個時期的精力大小或多寡,有很大的伸縮性,而且受到情緒的強烈影響。心情不好時,人們往往無精打采;心情愉快時,人們就會渾身是勁。
誤解四:與異性交往很容易發展為“早戀”,使中學生犯錯誤。
“早戀”可能是最容易讓家長和老師神經過敏的字眼。可以說,在一些家長和老師身上存在“早戀恐慌癥”:一看到兩個男女學生單獨在一起,就懷疑他們“早戀”了。一懷疑他們“早戀”,就如臨大敵:一方面把他們打入“另冊”,當作“問題學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計控制其負面影響,害怕他們起了壞的帶頭作用,使“早戀”流行蔓延。在這種心態左右下,不知制造了多少冤假錯案?妨礙了多少青少年的身心發展?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異性交往的動機多種多樣,在很多時候并不是為了談戀愛。即使是一對一的男女約會,也不能與戀愛劃等號。
兩個男女學生單獨在一起,可能是在討論學習問題,也可能是在交流對一些事情的看法,甚至可能是在討論怎么樣才能避免“早戀”。雖然青少年還不成熟,容易沖動,但是,他們都有自我保護意識和自制能力,在戀愛問題上一般會相當慎重。 如果說有一些中學生真的“早戀”了,他們也可能是被教師和家長逼上梁山的。“早戀”是成人世界制造的一個標簽,一些人拿著這個標簽到處亂貼。 “早戀”是一個心理現象,而不是道德品質錯誤。對“早戀”的學生,教師和家長不應該孤立、打擊,而應該更多地關心和引導。
誤解五:中學生談戀愛成功率很低,中學生與異性交往沒有什么好處。
對于中學生談戀愛的成功率,肯定沒有任何正式的權威的統計數字。這個成功率往往是由中學教師總結出來的。他們的根據就是自己的經驗他們教過的學生中,有多少人“早戀”,其中又有多少人最終沒有結為夫妻。這種統計方法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一些被教師貼上“早戀”標簽的學生其實并沒有談戀愛,他們不存在成功與否的問題。 這種思考的邏輯也是不成立的。相反,這一點倒可以作為要加強異性交往的理由如果教師和家長能夠多做一些工作,引導學生學會與異性交往,他們將來的戀愛和婚姻就會更順利,更成功。
誤解六:與異性交往是少數學生的行為,“好學生”不應該仿效。
前面已經提到,與異性交往是青少年心理社會發展的正常需要,所有發育正常的中學生都會自然地產生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中學生被灌輸了對異性交往的很多偏見,他們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壓抑自己的需求,不敢作出相應的行為。一些學生則用“地下活動”的方式來與異性交往,不敢讓老師和家長發現。這樣的境況對學生們正當的異性交往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個學校真的只有少數學生對異性交往感興趣,我們就不得不懷疑它出了什么問題。
以上就是專家為大家介紹的青春期異性交往的七種誤解,相信家長朋友們對異性的交往都有或多或少的誤解,但是異性之間的交往是青少年正常的心理成長需求,我們也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
推薦閱讀:失戀的青少年必須學會自我調整
下一篇:中學生為何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早戀背后的家庭故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