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精神疾病的治療一直是一個難題,而尋找到致病的原因對治療疾病是至關重要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精神障礙的發生呢?由于各種精神疾病的發病因素不同,下面主要談一下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病因,供大家參考。
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病因尚不明確,但有以下相關因素:
1、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單基因遺傳,一般認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礙的“危險性”或者可能性。流行病學凋查結果表明,先癥者家族中同病率為一般人口的30倍,一級親屬的預期發病率為7.216%,血緣關系越近,發病率越高,單卵雙生子同病率(69-95)顯著高于雙卵雙生子的同病率(12-38%)。患者的子女既使在出生后不久即寄養于正常人家中,日后患病率仍很高。
2、病前人格:人格障礙本身就是一種精神障礙。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礙。而且某些人格障礙與特定的精神障礙有密切聯系。環性性格特征是發病的基礎。分三類素質:
①憂郁素質表現為沉靜、嚴肅、遇事認真、多悉善感,遇挫折易陷入肖極。
②輕躁狂素質表現為開朗樂觀、熱情好動、進取心強、精神充沛,常帶有情感高漲色彩。
③環性素質為上述兩種素質特征的交替出現,每種可歷時數月之久。
3、中樞神經感染或外傷等因素。
4、心理社會因素:常作為一種促發因素而起作用,比如急性應激反應。
(閆莉莉)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