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人從一生下來就會哭,并且在之后的生活中,人們也常用哭泣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有的因悲傷啜泣,有的因喜極而泣。不過最近心理專家表示,很輕易就會哭泣的人,往往具有憂郁氣質,應注意心理健康防護。
過度哭泣易導致心理失衡
哭泣是上天賜給人們的神奇禮物,但若是哭得過度,則會沖垮精神防線,好比林妹妹,每天頂著一雙桃子眼,不僅不美觀,也會給心理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之所以有些人容易哭,是因為他們天生比較敏感,而且具有憂郁的氣質特征。這類人更容易受到哭泣的影響,以致打破 心理平衡,給身心健康帶來傷害。
長久的哭泣并不會緩和情緒
雖說哭泣是宣泄內心情感的有效方式,不過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和荷蘭蒂爾堡大學心理學家進行的研究發現,1/3的人痛哭過后情緒沒有緩解,1/10的人痛哭之后反而情緒更加惡劣。如果哭泣時間過長,則患上焦慮、躁狂、抑郁和其他心 境障礙的風險相對較高,也易讓心理進入疲勞期。因此,專家建議,哭泣的時間不宜太長,一般在15分鐘以內為好。
另一方面,有些抑郁癥患者受病情控制,也經常哭泣。他們通常是默默流淚,而不是號啕大哭,這是抑郁癥發病的典型 征兆。因此如果發現有人情緒持續兩周沮喪低迷,常暗自垂淚,就要提高警惕,這種哭泣可能是抑郁癥引發的病態表現 ,應及時咨詢心理醫生。
人有七情,哭泣是表情的重要手段,然而若是不加節制的哭泣,不僅對視力不好,也會給心理健康留下陰影,從而誘發 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出現。如果您有什么關于抑郁癥的疑問,請免費咨詢本站的在線心理醫生了解詳情。
(閆莉莉)
下一篇:失眠抑郁試試微笑混淆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春期精神障礙的表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