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疑病,顧名思義便是懷疑有病。其實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感受,如覺得自己哪里不舒服便懷疑自己患了某種疾病,但多數人經檢查無病變后便放松了心情,相信自己沒有病。可疑病癥患者卻對檢查結果持懷疑態度,仍然堅持自己有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如此“固執”呢?
疑病從何而來
1、心理社會因素
人際交往失敗,婚姻變故,子女離別后感到孤獨,生活的穩定性受到影響,缺乏安全感等均可作為發病的誘因。有一部分病人是醫源性的,如醫生不恰當的語言、態度或行為引起患者的疑慮。若醫生對病情難以做出確切的診斷,反復給病人作檢查,則造成患者懷疑患有某種疾病的觀念。也有因軀體得病后通過自我暗示或聯想而疑病者。
2、人格特征
易感素質是重要的發病基礎,其特征為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謹小慎微或對軀體過分關注,凡事要求十全十美。部分男性患者病前有強迫人格,女性則有癔病性格特征。
3、神經衰弱易引發疑病癥
神經衰弱引發的不適神經衰弱的人除了失眠,常常會出現多個臟器紊亂的表現,主要有心血管系統變化,如胸悶、氣短、心悸,部分人還會出現心律不齊和心動過速等癥狀。其次是消化系統變化,如厭食、腹脹、便秘等。另外,多汗、肢冷、手抖、尿頻、早泄、月經失調等現象也較多見。由于出現的不適癥狀較多,故很容易使人產生煩躁甚至疑病現象。知覺與認知的異常有疑病癥的人常常將微小的不適放大,對由情緒轉化而來的軀體癥狀不能有效識別,或做出不正確的解釋。
4、性格缺陷性格缺陷與疑病癥有密切關系
孤僻、固執、內向、過分關注自身、敏感的性格為疑病癥的發生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恐懼有的人見到自己的親屬或朋友死于某種嚴重疾病,就懷疑自己也會步其后塵。見到人家得肝癌,他就會覺得肝區不適;聽到別人患鼻咽癌,他就反復檢查鼻咽。醫源性因素醫生的不恰當言論、過多的醫學儀器檢查、不必要的過分治療等等都可能促使疑病的產生。
疑病癥的產生并非一朝一夕,同樣它的治療也需耐心進行,不可急躁。在對本癥的治療上,心理治療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它的發病多與心理因素有關。
(閆莉莉)
下一篇:女性更年期有何癥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兩種治療神經衰弱的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