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趙本山曾演過一個叫《我想有個家》的小品,主角頭一次在鏡頭面前征婚,緊張得不得了,雖然不停地想放松,然而一開口自我介紹就露餡了---“我叫不緊張”。可見人在緊張時會有許多讓旁人笑死、自己窘死的表現,而拼命自我暗示“別緊張”并沒有多大效果。但偏偏心理緊張就跟肌肉緊張一樣,是人應對刺激的必需:試想劉翔聽到“各就各位”的號令時肌肉緊張不起來,結果會怎么樣呢?
雖然人們少不了緊張,但緊張帶來的眾多副產品實在討厭。不說那些多余的小動作,最要命的是關鍵時刻壞事的那些緊張反應:每逢大考必定發揮失常;遇到心儀對象時語不成句,平日的風趣一掃而光;重要發言時口吃、忘詞、張冠李戴等,不僅讓人覺得你能力低下,還可能錯失稍縱即逝的機會。
還有些人的緊張并不那么外顯,但更可能影響身心健康。有人一有壓力就用煙酒、食物甚至藥物麻痹自己,以至于產生依賴癥,比如不少好萊塢明星就有壓力性的暴食、用藥過量問題;有人則采取過度回避方式,以至于患上社交恐懼癥;還有人用儀式化的行為緩解緊張,以至于形成頑固的強迫行為。
面對緊張最好的辦法,并不是告訴自己“別緊張”,因為“情緒如潮,越堵越高”,抵抗排斥緊張只會讓它越來越猖獗。正確調整緊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容納小緊張。對緊張帶來的小動作,如果不是特別令人討厭,就像看待感冒時打噴嚏一樣接受它們吧。臺球大師奧沙利文的小動作紛繁多樣,擠眉弄眼、咬指甲等都是他的招牌動作,他對此坦言是自己緊張所致,人們因“大家都會緊張”,而更覺得他更加平易近人。所以,這些小動作只要自己坦然、觀者理解也沒有大礙。
二,“貶低”結果。關鍵時候容易捅婁子的人,大多有類似“一考定終生”或“一面定終生”的想法。這時需要找各種證據來沖淡目標的重要性,比如“誰誰誰沒考上也不是一事無成,誰誰誰考上了也不是一勞永逸”。最后,對結果持“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態度,如告訴自己“談判成功與否,不僅與自己的口才相關,更取決于雙方的利益是否最大化”。
三,而對那些由緊張衍生出的成癮或回避問題,除了求助于專業人士,平時緊張時可以放松一下肌肉,喝點水,做做深呼吸,去趟洗手間等等,以身體上的放松來促進心理上的平穩。另外,閑暇時多體驗“慢生活”,讓心理恢復彈性,也能給緊張時提供一些可供想象的“畫面”。
(張華仙)
下一篇:缺乏開學心理準備孩子易焦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治療輕度抑郁癥治療的禁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