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眼淚可排泄造成負面情緒的物質 讓身體恢復平衡。眼淚可以排泄一些造成負面情緒的物質,從而讓心理和身體恢復到平衡狀態,因此哭泣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哭泣是人類特有的情緒表達方式,它能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幸存”下來,是因為對人類恢復心理健康非常有效。調查發現,88.8%人哭后情緒能得到改善,只有8.4%的人哭后感覺更糟。
研究人員把眼淚分為兩種,一種是因情緒波動而掉的眼淚,叫情緒眼淚;另一種是淚腺日常分泌的液體,叫常規眼液。
他們從實驗中發現,情緒眼淚里所含的化合物與常規眼液里所含的化合物不一樣。也就是說,一個人難過地大哭與切洋蔥時受到刺激而流淚,淚水的化學成分是不同的。
研究人員正是基于這個發現,提出所謂的“恢復理論”。他們認為,情緒眼淚里的成分也許就是讓身體恢復到原先平衡狀態的關鍵所在。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威廉·福瑞說:“我們在哭過后會覺得好受些,因為造成情緒壓力的化學物質隨著眼淚流到了體外。如果負面情緒沒釋放出來,會增大心臟病發作的危險,還會損害大腦的一些區域。”
哭泣的趣味數字:
●大哭一場是多長時間?20%會持續30分鐘以上,還有8%會在1小時以上。
●70%的人哭泣時不會躲著他人。
●77%的哭泣是在家里發生的,15%是在辦公室或車里。
●什么時間比較容易哭泣?39%的哭泣發生在晚上,下午6點到晚上8點是最容易掉眼淚的時間段。
下一篇:單身,只是剩女的體面托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單身80后最怕聽到的春節問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