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個叫做“殺人游戲”的群體性娛樂活動在國內很多城市的年輕人中間悄然流行開來。有人稱贊其為減壓好手段,有人擔憂游戲有暴力色彩。殺人游戲的利弊如何換算,只怕沒人能說清楚。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年輕人沉迷其中?是滿足征服欲、發泄破壞欲?是緩解心理壓力?是考察判斷力?也許都不盡然,隱藏在“殺人游戲”背后的,正是對人的行為模式與心理動機的測評。-
殺人游戲的利弊如何換算,只怕沒人能說清楚。對這個游戲不“感冒”的人,可以歷數出它的種種弊端,而沉溺其中的人,也可以一一反駁。
關鍵詞:謊言
殺人游戲最飽受質疑的地方,就是謊言。想在游戲中獲勝,關鍵是不管真話假話,都要說得“理直氣壯”。你不能相信其他任何玩家,必須不斷制造謊言或者戳穿謊言。
殺手說:一位從事警察工作的玩家對其體會是三個字:可信度。他說,就是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可它卻成為如今人與人之間最難以把握和捉摸的一種情愫。而“殺人”游戲雖然明里是一個人騙人的游戲,而實則是在教我們如何學會信任。
關鍵詞:友情
“和朋友,可以喝酒,可以旅行,可以逛街,可以結死黨,可以相互吹吹牛,拍拍馬……但就是不能一起玩‘殺人游戲’。因為,‘殺人游戲’就是一個兇險江湖縮影,一不小心,就暴露了你隱藏很深的底牌,得不償失。”這是很多人都信奉的一句話。
殺手說:很多圈中人“每次去殺人吧,像回到了家”。他們在游戲中達成默契,結下友誼。這些互為“老朋友”的人,也許不會主動詢問你的職業、你的手機號,甚至對你的姓名和年齡都一無所知,但是需要的時候,會給予熱情的幫助。
關鍵詞:沉迷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陳成文指出,這類游戲屬于心理暗示游戲,游戲者追求游戲的快感和刺激程度往往容易沉迷其中,這對培養一個健康的心態是非常不利,過分沉迷此類游戲必將對身心帶來損害。
殺手說:殺手們通常絲豪不掩飾自己對殺人吧的狂熱,大部分人都是“一玩就愛上了。這種感覺可能就像吸鴉片。”殺手吳新說:“我知道這樣對工作和身體都不好,但就是欲罷不能。”
關鍵詞:過癮
社會學家仇立平認為,在殺人游戲的過程中,玩家需要根據不同角色或自我辯白或誣陷他人,它讓人們有機會在虛擬的游戲世界里扮演“殺手”,過上一把壞人的癮。
殺手說:徐小姐坦言“喜歡做殺手的感覺,可以主宰其他人的命運,然而,在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也有人認為,游戲就是游戲,這種模式在現實生活不具備可移植性。“如果像討伐小學生玩電游一樣,批判這個游戲群體,無異于把高理性群體降低成感性人群。”
游戲是一個客觀的東西,關鍵在于游戲者的自控能力。殺人吧受到高知識層的青睞,畢竟對社會危害性不大,存在有合理性,但是也不能排除,游戲過度會產生的心理問題,大腦長期處于興奮狀態,容易造成失衡。 也許,殺人吧的充實,正好填補了現實生活的虛無……
“殺人游戲” 超越游戲
據說“殺人游戲”的雛形源自格林童話:很久以前,一群騎士通過玩紙牌來決定命運,勝者過關,負者葬身毒龍口中。后來,硅谷人由此創立了游戲,并把它作為一種培訓工具,用來測評人的心理素質與潛能,培養團隊精神。一些敏感的同行們往往只知道這游戲由“海歸”們帶回,卻不知它正是網絡人套搬國外商業模式的產物。這個游戲往往能在新員工培訓和客戶交往時收到奇效,因為它迅速地把陌生的人們擠壓到一個封閉的圈子里,讓他們休戚與共,大家能迅速熟悉,并了解每個人的個性。
雖然它強大的娛樂性掩蓋了工具的本質,但究其根源,我們不難理解這種對心理素質和判斷力的考驗,決不僅僅是在虛擬世界中“發泄”、“減壓”那么簡單。
“殺人游戲”的參與者面對的是一個信息殘缺,虛實難辨的局面,敵友與將來都存在不可預知性,由此,參與者人性的本質和弱點也會不自覺的暴露出來。人的行為模式表現為金字塔形,而塔底則是主導行為的心理動機。據此我們可以把參與游戲者分為這幾種類型:
權力型:力圖保持權威,充當意見領袖者;
協作型,缺乏主見,追隨意見領袖;
控制型:無論成功與否,只求游戲繼續,樂于操盤;
成就型,把游戲當作工作,苛求成功,從中獲得成就感。
當然還有一種,不擅言辭,容易緊張,往往慘遭錯殺者,我們稱之“無辜型”。
回頭看看,人們在游戲中的表現不正與事業中的表現相符嗎?現代人力資源理論認為,苛求人不斷發現自己的弱點并不斷克服是事業誤區,人只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集中發展才不會造成資源浪費。據統計,即便美國也只有1/3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能找準自己的定位,能通過簡單的游戲為人生定位提供參考,游戲的意義早已超越了游戲本身。
林林總總“游戲民”
既然有“股民”、“彩民”世象百態,“游戲民”也不例外。一旦你成為“游戲民”,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如此多疑,記者冷眼旁觀了一番“游戲民”們的種種表現。
先看看我們的同行,記者們接近于SOHO一族的生活方式和定題采訪的工作習慣造就了強烈的主觀意識。他們玩游戲時往往先設立出假想敵,不停搜集素材佐證自己的判斷,直覺往往讓他們忽略了一些真實的信息。有口舌伶俐的本錢,他們還很容易成為意見領袖,這種領袖往往會誤導無辜者,實戰中記者就在“老陸”和“老孫”兩位胖同行身上證實了這一點。
相比而言技術人員就可信得多,與機器常打交道令他們理性思維極佳,判斷時很少感情色彩,“冷酷無情”,評判均衡,誤差較小。另外一種IT人則全然把它當作工作,屬于成就型,拼命想當法官,而當了良民往往“鬧情緒”,常被當奸細“干掉”。
公司領導和下屬一同玩游戲不是好事,領導往往會不自覺的成為下屬們的意見領袖。尤其是對于規模不大的私企,盲從比率異常的高,而大公司則好得多,“斗爭” 也會更有趣。最后給您提供一點秘技:老練的殺手雖然很冷靜,少有小動作,但眼神多少會有些惶恐不安或志得意滿,盯著他們的眼睛吧,成功率超過60%。
下一篇:心靈洗滌--快樂的奧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常見的自我心理保護機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