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美國FOX電視臺有一檔火爆節目《真心話大冒險》。游戲規則很簡單,你只需要坐在電視直播間,回答主持人提出的21個問題,就可以拿到50萬美元的大獎——當然,要絕對說真話,現場有測謊儀。但要回答這些問題,卻絕非易事:“你認為是你父親拆散了你們的家庭嗎?”“你在婚后出過軌嗎?”“你在銀行工作時是否做過假賬?”……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你不僅要面對上萬名觀眾,還要面對你最親密的朋友、愛人、家人。50萬美元的大獎不是那么容易拿的。
我們總把講真話作為一種好的品質,但如果你堅持在任何場合、對任何人都實話實說,你會發現自己寸步難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謊言其實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有專家稱,每個人平均每10分鐘說謊3次——算一算,你一天說了多少謊言?一個月呢?一年呢?
心理學家對謊言的研究,也許可以降低我們對說謊的罪惡感。他們認為,謊言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Whitelie,即“白色的謊言”,包括無惡意的謊言和有益的謊言。無惡意的謊言是社會結構的必要組成部分,可以避免人們用冷酷、嚴峻、痛苦的事實在情感上互相傷害和侮辱。有益的謊言則用于幫助別人,比如醫生對病入膏肓的病人說謊,可以激發病人繼續活下去的斗志和信心。另一類則是blacklie,即“黑色的謊言”。它包括惡意的謊言和欺騙性的謊言,這兩者都是從個人利益出發,故意傷害、報復別人或者占別人的便宜。
所幸的是,我們所說和所遇到的謊言,絕大部分是Whitelie。如果有人對你說謊而你并不知道,那也就相當于他根本沒有說謊;如果他所說的是一個Whitelie,那么謊言往往比真話更好。
許多人都說自己痛恨說謊,但事實上,真正讓我們痛恨的,也許不是說謊,而是“不會說謊”。有些人堅持“我不能說謊”理念,總是在每件事上說真話,從而給大家帶來憤怒和麻煩;或者根本不懂得說謊的技巧,很容易就被人看穿。
《Lietome》中的男主角Dr.Lightman說:“Truthor happiness,neverboth.”既然真實與快樂不可兼得,干嗎還要費盡心機去猜測別人是否說謊呢?不如,做一個快樂的傻瓜。
下一篇:玩耍是兒童內心世界的表達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男人的先天“電話反感情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