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古人說的好“人要面子,活受罪”,這句話說的是不錯的。現在有很多人喜歡在外面顯富,其實只是為了要面子,青少年也有很大這種問題,經常會為了一些小事情而打架,其實都只是為了面子,有的會為了人格自殺,這就是心理上有很大的障礙。
人格障礙屬于一種持久和頑固的適應不良模式,是偏離個體所處的社會文化期望范圍的行動方式和內心體驗,從而導致社交與職業功能損害或內心痛苦的一種精神障礙。經歷了青少年和成年期,隨著人格發育的不斷成熟,到中年和老年大多趨于緩和。所以說,人格障礙是青少年一種需要特別注意的精神疾患。
有研究表明,在自殺人群中,大約有34%的自殺者主要診斷為人格障礙,具有“不正常人格”者高達70%[9]。人格障礙在以下幾種情況下自殺危險度較高:
(1)伴有抑郁癥,酒精中毒或物質濫用;(2)人際交流障礙和社會適應困難;(3)存在應激性生活事件;(4)應付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的能力不強;(5)與他人發生沖突時。人格障礙不僅可與其他精神疾病相伴發生,也可能在各種類型的人格障礙之間相伴發生,如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系機型人格障礙之間會交叉重疊。
青少年的人格障礙與情緒失調不是對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情緒障礙往往導致人格障礙,而人格障礙也往往伴隨情緒失調,如自卑、抑郁、孤僻、悲觀、急躁、羞怯等。由病理障礙引發青少年人格障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據統計,我國差不多每5個家庭就有一個家庭有殘疾人,其中0~14歲地殘疾兒童有800多萬,殘疾兒童遭受的痛苦是精神與軀體兩方面,這對他們的人格發展必將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殘疾兒童人格障礙的比例很高。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也在各方面不斷的完善起來。然后在對兒童青少年的情感、人格等教育方面仍存在著嚴重缺陷。學校若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下來,升學率必須得到一定的保證,所以教育存在片面話,使得一些學生在人格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扭曲,更嚴重的是,許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而更多的是拿成績說事。不僅在學校教育中,在家庭教育中同樣存在這種問題。青少年認知能力正在發展,但仍未達到十分成熟的階段,自殺問題的低齡化也正與他們在這個時期并沒有形成一種客觀、恰當的死亡態度,沒有對生命形成敬畏感,對自毀和自殺行為的程度與結果無理性的預知評估能力。兒童青少年情感上的不成熟,導致很多患有一定心理疾病的自殺者因為焦慮、抑郁等,一旦遇到意外打擊,就促發沖動性自殺行為。在自我意識沒有得到充分完善的發展特征下,對電視媒介、網絡傳播中自殺場面的直接展示,更容易引發壓力較大、心理不健康的孩子的好奇心,乃至導致模仿自殺行為的發生。
其實人還是要實事求是的比較好,不要太過意的去轉牛角尖,有些人說的話一帶而過就好,不要去在意,自己做的問心無愧就好。不能太在意面子,有時候時候就是因為這種虛榮心在作怪,讓自己做些極端的事情出來,生命最要,要珍惜。
下一篇:人格障礙的預防如何抓住兒童時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常見六種類型的人格障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