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位家長曾這樣對我說:“我的孩子特別聽話,很懂事,守規矩從不惹事,對人有禮貌,做事比較認真,回家后能把老師教的東西告訴我們。可是,我們卻發現這個孩子不像別的孩子那樣活潑,好動,對什么事情都興趣不大,總喜歡做我們為他安排好的事。他對沒有玩過的玩具,沒有見過的事和沒有接觸過的人總是躲躲閃閃的。即使別人把他的玩具搶走了,他也只是站在那兒眼睛看著不知該怎么辦……我很擔心他將來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
也有一位家長對我說:“我的孩子特別不聽話,你叫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他太活潑好動,好像對什么都感興趣,什么都要動動,試試,什么都不怕,您說我們該怎樣管教他。” 關于孩子聽話的問題使許多家長困惑,我認為教育孩子聽話是對的,問題是怎樣教育孩子聽話,聽什么話。
我們知道,幼兒的知識、經驗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己的感知、體驗,在實踐中逐漸掌握積累而獲得的。成人要求孩子聽話,是為了培養孩子懂得規矩,能夠遵守良好道德行為規范,善于與別人合作,加速社會化的發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善于傾聽成人有益的指教,可以使他們積累更多的經驗,少走彎路,這對孩子的發展是有益處的。但是,如果孩子從小就習慣于成人讓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從來不會提出疑問,即使自己對要做的事有想法和不同意見,也不知向成人表達。這樣的孩子常常受成人喜歡,被稱為乖孩子。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如果一個孩子長期生活在成人為他安排好的環境中,并完全按照成人的要求去支配自己的行動,則可能會形成孩子的依賴,很難獨立自主。當他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就會感到恐懼,惶惶不安,遇到需要由自己去解決的事時,會感到束手無策。他們只會機械地模仿,不敢想也不敢動,只等著別人的指令和幫助。可以預見,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往往會缺乏主見,習慣聽人擺布,社會性發展差,難以適應、控制和改造環境。在充滿挑戰和競爭的社會中是很難有所作為有所創造的。
有些家長對孩子表現出的反抗行為很反感。而對那些惟命是從、聽話的孩子更為喜歡。其實孩子有時不按家長的要求去做,不聽從家長的指令,這正是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學家認為三歲幼兒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幼兒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 1
下一篇:改變孩子的從眾心理 養主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初三學生逃課帶女生鉆被窩 稱只是聊心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