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報道說,12歲的詹姆斯是個聰明的孩子,小學時他在人際交往、運動和學習方面的表現都很優秀。但升入中學后,詹姆斯卻變了。
以前他7點半起床趕校車,現在他得早上6點就起床上學。到了學校,他經常找不到上課地點,很多課都遲到。老師不問原因就給他記遲到并罰他課后留校。詹姆斯的學習成績于是直線下滑,對學校的感受也一落千丈。他頻繁逃課,后來索性不想去學校了。
詹姆斯罹患的是因學校環境突然改變而引發的嚴重焦慮癥。經一年半的和藥物治療后,詹姆斯的情況得到了全面改善。
美國內華達大學學家克里斯托弗·A·卡尼就如何幫助新生克服焦慮癥提出了建議。他說,家長應特別注意以下4種情況:
——孩子如果因為老師、同學、校車、食堂和授課地點的轉換而煩惱,通常有潛在的焦慮和抑郁癥。
——孩子可能試圖逃避令其煩惱的社交活動,或因不得不在其他人面前表演而煩惱。
——孩子可能希望通過待在家里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想同爸爸或媽媽一起上班。
——孩子可能發現待在家里不上學是一種“獎賞”,因為可以睡懶覺、看電視、打電子游戲甚至濫用毒品。
文章建議說,通過讓孩子玩校園生活游戲、與同學一起出游或到同學家去玩,家長可以在開學之前把孩子的焦慮感降低到最低程度。開學頭幾天,老師不妨允許父母每天陪孩子在教室待一會兒。如果發現孩子確實患有焦慮癥或者抑郁癥,就需要看醫生,包括接受藥物治療和專業咨詢。
文章指出,認知行為療法對幫助新生克服焦慮癥特別有效。例如,可以讓新生進行放松和呼吸訓練,并讓他們了解不去上學的后果。
>>>下一篇:青少年心理問題多發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5%兒童有心理障礙 7成自高知家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