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青少年過度迷戀網絡已經成為一個讓全世界父母關注的社會問題,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戒除"網癮"成為不少家長的心頭大患。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孩子最易染上"網癮"?怎樣才算是染上了"網癮"?為什么你的孩子會染上"網癮"?為此記者走訪了青少年"網癮"研究專家、華東師大咨詢工作室的申燕萍、特約咨詢師陳闖,請他們指點家長如何讓孩子避開"網癮"、從"網癮"的"魔爪"中掙脫出來。
專家為兩起典型案例“開處方”
【典型案例1】家長李先生一到暑假就坐立不安,因為放假時,上初二的兒子強強每天總是喜歡玩會電腦,為怕兒子染上“網癮”,李先生從孩子坐在電腦前就開始緊張不已,一直在房間內走來走去,對孩子口羅嗦不斷,接下來干脆在電腦上設置了密碼,甚至拔掉了網線,強強非常氣憤,經常偷偷跑到外面的網吧去上網。 [專家分析]其實孩子每天上網不超過2小時,就不能算是“網癮,”家長大可不必過于緊張。對此不應該制止,反倒應該鼓勵,因為網絡上一些先進的資訊,恰恰是對孩子十分有幫助的。
[專家建議]首先家長應該對“網癮”有正確和科學的了解,不要對孩子正常的上網活動橫加阻撓,其次還要把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因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僅不能正確引導孩子,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處于的青少年,自我意識正在增強,無端的指責會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緒。
【典型案例2】今年高二的李莉(化名)喜歡上網和網友聊天,傾訴心事,但是每個星期只上兩次,時間都不超過2個小時。但是李莉媽媽特別擔心她在網上“遇到壞人”,李莉一上網打開QQ開始聊天,媽媽的嘮叨也隨之而來,李莉經常是忍無可忍。久而久之,李莉和媽媽之間的話越來越少,孩子在家里也變得很冷淡。
[專家分析]現在,網絡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孩子上網聊天,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圍內,不影響學習和生活,都可以視作是一種流行的正常的需要。沒有必要進行干涉。而且孩子在網絡上正常交友,對于收集信息,宣泄情緒都是有幫助的。
[專家建議]家長應該理解孩子,不要無端地指責,更不要與孩子之間形成情緒上的對立,應該正常地引導孩子健康地使用網絡、如何交友,利用網絡聊天中有利的因素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家長也可以適當地與孩子共同學習使用網絡,這樣既可以親身體驗網絡,又可以找到與孩子的共同語言,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專家分析】
哪類孩子易染上“網癮”
兩位專家分析后認為,有5類孩子最易染上“網癮”。
第一種:學習失敗的孩子由于家長、老師對孩子的期望過于單一,學習成績的好壞成為孩子成就感的惟一來源,此時,一旦學習失敗,孩子們會產生很強的挫敗感。但是在網上,他們很容易體驗成功:闖過任何一關,都可以得到“回報”,這種成就感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體驗到的。
第二種:學習特別好的學生不少本來學習好的學生在升入更好的學校后,無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這時,他們對“努力學習”的目的產生了懷疑。按照老師和父母的邏輯,學習是為了“上大學—————找到好工作—————掙錢”,當他們失去了為“名次”、“位置”等學習的內在動力后,無法認同老師和父母的邏輯,因為,即使不用學習也可以從父母那里得到錢。于是,一些人開始迷戀網絡。其實,造成這些孩子依賴網絡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觀。
第三種:人際關系不好的孩子他們希望上網逃避現實。許多學生雖然成績不錯,可是性格內向、猜忌心強,而且小心眼,碰到問題時沒能得到及時解決就沉迷于網絡,學習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第四種:家庭關系不和諧的孩子隨著離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會問題的增多,社會上的“問題家庭”也在增多,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溫暖。但是在網絡上,他們提出的任何一點兒小小的請求都會得到不少人的幫助。現實生活和虛擬社會在人文關懷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讓“問題家庭”的孩子“躲”進網絡。
第五種:自制力弱的孩子不少上網成癮者都有這個問題,他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好,也不想這樣下去,但是一接觸電腦就情不自禁。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強。生活中要面對很多選擇,選擇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選擇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如果將人生的元素盡量簡單化,那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選擇,選擇的正確率越高,成功率也越大。
【專家建議】
家長要學會“彈性引導”
■家長在孩子的“脫癮”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須打破原來一味地打罵埋怨或者放縱溺愛的傳統做法。家長應該定期與孩子交流、創造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環境、滿足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游戲等方面的需求。家長們要更新觀念,提高對網絡時代的認識,不能因網吧出了幾起事故就談網色變,不讓孩子上網。
■家長要學會上網,家長不懂網絡,就不能正確引導孩子上網、督促孩子健康上網。應該注意發現孩子上網中碰到的問題,在上網過程中及時與其交流,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同時家長還可以在電腦上設置防火墻,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響。
■家長要善用網絡,當好孩子的引路人,家長要引導孩子選擇有利于他們成才的網站。
■家長要適時監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網或去網吧的質、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綜合判斷能力較弱,父母要適時提醒,適當督促孩子上網有度,并鄭重告訴孩子不要光顧色情網站。
■家長要掌握一定的學治療知識。很多家長面對子女網絡成癮,往往是苦口婆心地勸說、哭訴,最終又束手無策。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正確面對,并用適當方法去改變孩子,轉移孩子的興趣,幫助他們走出網絡成癮這個迷陣。
■改變對孩子的錯誤教育方法。許多父母教育方式過于簡單,要么一味溺愛、放縱,最終導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應對外界事物;要么對孩子嚴加看管,甚至將其關在家里,不能出門。一旦孩子網絡成癮,便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將孩子一棍子打死。這些對孩子的錯誤教育方式,都是導致網絡成癮的高危因素。事實上,對孩子施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是改變網絡成癮問題的關鍵。善于“彈性說服”,要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了解孩子的需要,切忌危言聳聽。
■家長強化鼓勵孩子的長處,必要時可暗示不足之處;讓孩子獨立承擔家務勞動,并長期堅持;經常與孩子共同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工作;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見,并采納合理的建議;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時協助孩子調整負性的狀態。
■間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梢詭Ш⒆映鋈ヂ糜?,既能開拓孩子的眼界,又能鍛煉動手能力、交際能力。
■家長在社區中,還可以聯合其他家庭,在小區中營造健康的文化交流環境。在學校不能控制的業余時間,可在社區的幫助下,組織孩子搞些有益的網絡競賽,宣傳網絡技能,通過家庭的比賽和交流,引導孩子怎樣正常使用網絡。
【認識誤區】
兩大誤區阻礙戒“癮”
■誤區一:認為“網癮”不是病,把孩子對網絡的癡迷單純地當作一種問題,認為不用治療。
糾正方法:網絡成癮和吸毒、酗酒一樣,表現為孩子如果不上網就會渾身難受。戒除“網癮”是要通過有效的藥物和配合治療的。
■誤區二:認為“網癮”戒了就好了,不會再復發了。
糾正方法:在戒除“網癮”的過程中,有些孩子表現為不配合,出現反復。家長要督促孩子在戒除“網癮”之前最好不要碰電腦。這里有個間隔期。網絡成癮后一定要有一個真正的隔離期,這個時間有的需一個星期,有的需一個月。要遵循教育規律,不斷嘗試采用各種辦法,耐心地打開孩子心中的一個個死結,最終使孩子徹底戒除“網癮”。 (記者王婧□林穎穎 實習生邱曉嬋)
下一篇:戒網癮不能妖魔化網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考考生應對“走神兒”的妙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