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華盛頓郵報報道,越來越多的美國高中畢業生申請延期入學。學生們離開教室去旅行、反思,參加社區服務。一些教育專家認為,隨著高中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和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學習的目的漸漸偏離了本來方向,從而導致這些孩子有著種種因壓力造成的身心失調——逃學、嗜食等,因此他們需要休整一段時間,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之路。哈佛大學入學辦公室主任布賴恩·霍普維爾也表示:“一些學生竭盡自己努力去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在達到目標之后他們已經筋瘦力盡了?!?/P>
近年來,美國一些大學在招收新生的時候,將健康列為一十重要的考評因素。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是因為障礙已經成為困擾美國大學教育的大問題。大學這樣做,就是為了防患于未然,他們希望即將步入大學校園的年輕人是經受過挫折考驗的,這樣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嚴酷”的大學生活。
一、美國高中生的真實生存狀態
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的丹尼斯·波普教授認為:“不要認為美國的學生生活在天堂中,如果你曾經這樣想過,那么,現在改正過來。美國學生壓力也很大,他們除了搞好自己的學業,還要兼顧很多課余活動,如果你在中學時沒有加入過什么社團,也沒有什么特長,沒有一所大學會錄取你的。
已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的喬安據說,她一天到晚總是忙忙碌碌,晚上在學校要待到10點才能回家,作業很多,節假日都難得休息。不過她井非完全在題海中掙扎,很多時間是花在“課外”,她要打籃球、壘球,組織學生家庭補課服務,還擔任學校啦啦隊隊長。來自亞利桑那州的迪安說,他的時間永遠不夠用,每天都是1點后才睡,老師要求很嚴格,高分也很難考到。此外,他興趣廣泛,是全州樂團的小提琴手,奧林匹克科學競賽選手,喜歡辯論,這些都要占用大量時間,但他并不感覺累,因為這都是他的興趣所在,全是自己的選擇。
斯坦福大學進行了一項針對高中生生存狀態的跟蹤調查。在這項研究中,高中教師們對剛入校的新生評價很積極,教師們認為,“他們富有激情,學習很努力,入學時學業成績優異,榮獲過很多榮譽。他們酷愛體育運動,經常參加戲劇和音樂表演,熱衷于社區的自愿活動,在學校經常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他們喜歡所有的事情,而且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好?!薄按_實,紛繁復雜的事務即使對于成年人來說也是難以想象的,但他們并沒有以消極的情緒去對待忙碌的生活,他們不去抱怨,只去接受,并一點點地解決一切”。
但是最近的跟蹤調查卻向研究者們展示了一個令人驚奇的結果:這些曾經十分優秀的學生的價值觀很混亂,對于現行的制度疲于應付。學生們不再將它們的精力集中于課程內容,相反熱衷于掌握更好的“應試”技巧,通過剽竊、作弊以及其他欺騙手段來獲得好的學業成績。他們使盡渾身解數去取悅教師或者學校管理者,因為這些人在他們的學業成績和向大學的推薦信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似乎不再將學習看作是一項“豐富多彩的活動”,相反,感到負擔很重,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他們對學校感到很厭煩。正如一個學生所說的:我們不是為了學習才來到學校,我們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評分等級,這會為我們進入好大學提供更多的幫助,然后我們將獲得高薪工作,從而獲得人生成功的快樂;這才是我們的真實目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獲得好的學業成績非常困難。
二、為什么會這樣
1.外在的升學壓力
在美國,小學、初中學生的壓力都很小,但一進入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會驟增。很多學生稱自己為“學習機器”。他們感覺每天都很吃力,疲于應付,總是生活在一種持續不斷的壓力當中,一些人經常失眠,胃口不佳,放棄自己喜愛的運動,千方百計去追求好的學業成績。還有人生活在焦慮和抑郁當中,因為他們不斷處于與同伴之間的競爭當中,以前通常被認為是很優秀的“B”,現在看來是一種失敗,他們知道越來越多的同伴在為進入優秀的大學展開競爭,自己只有盡可能贏得更好的學業成績,才能有機會獲得優秀大學的青睞。
在美國,學生升入高中后,每學期,每學年都有與高考升學相關的考評項目,升入高三后學生便著手郵遞材料,申請大學,大學對學生考評標準主要是針對高中階段平時成績和綜合能力,并且有一套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已被斯坦福大學錄取的杰西認為:美國中學生之所以興趣如此廣泛,其實也和他們的“高考制度”有關,在美國申請一所大學主要看三方面,一是中學階段的平時成績。二是參加SAT考試,三是校外社區服務,所以要想進名校,除了SAT成績優秀外,參與校外的活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顯示出自己的特長格外重要。
常青藤盟校有嚴格的入學標準,能夠入校就讀的學生、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學校很早就去各個高中挑選合適的人選,許多得到全國優秀學生獎并有各種特長的學生都是他門網羅的對象。學習成績并不是學校錄取的唯一因素,學生是否具有獨立精神并且能否快速適應緊張而有壓力的大學生活也是他們考慮的重要因素。
2.內在的特型壓力
壓力是個體基于外界刺激所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壓力實質上是個體面對那些自認為很難對付的情況時,所產生的情緒和身體上的異常反應,是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是機體的內部狀態,是一種強烈的情緒和生理上的喚醒。
相關研究表明,對中學生來說,學習壓力是很普遍的現象,幾乎每位學生都會覺得學習有壓力。學生們的壓力通常與的成長密切相關,中學生的壓力源主要來自于學習、父母、老師和同伴、環境、自我發展和時間六方面,其中學習壓力是中學生的主要壓力源。而高中生的升學壓力要比初中生大,這是因為高中畢業面臨的升學和擇業挑戰更為迫切。
三、嚴重后果
學生們通常不愿意承受這種混亂的節奏和為此所作的犧牲,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如果希望獲得好的學業成績,不辜負父母、同伴、教師以及社區的期望,除此之外,他們沒有其他捷徑?,F在,對于那些希望獲得好的學業成績的學生來說。這種期望對他們的生理及健康、學生正直(例如剽竊、抄襲)以及學校適應都將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的資料表明,美15%的中學生確診患有抑郁癥,加州大學和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則顯示,40%的大一新生存在焦慮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失去興厚等抑郁癥狀。值得注意的是,學業壓力對于優秀學生影響更為明顯。不少抑郁癥患者都是優等生,因為他們一心要保持出眾成績,無形中壓力更大。
美國教師聯盟同上健康調查結果發現,壓力過大對個體身心健康極其有害,尤其是對于在長階段的學生來說。壓力閾值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刺激人體內一些生化反應的失調。壓力過大體現在生理癥狀上的變化包括:頭痛、疲勞、潰瘍、胃功能混亂以及失眠,另外還會伴有一些更嚴重的神經失調、心律加快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癥狀。另外,學生們會因此使用興奮劑和一些藥品,來舒緩自己的壓力,從而對身體造成傷害;內在上的變化通常包括暴怒、抑郁、天休止的緊張和焦慮、對人缺少關注以及傾向,精神分裂癥、選擇性緘默癥傾向(部分學生為此而休學)等。研究者還發現,學生壓力過大還會導致一些無理由的攻擊行為。
四、解決策略
研究者認為解決學生壓力的關鍵在于處理兩個變量:原因和結果。都柏林大學的卡羅林·威利教授認為,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使導致發生結果的原因沒有產生的土壤和氣候,消除它得以生長的生態環境,防患于未然,這就要求正確評估學校的文化和氛圍。然而,他同時也承認,沒有人能把引起學生壓力的所有派頭都消滅掉。沒有“最優”的解決策略,退而求其次。一種“次優”的解決策略就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減壓方面的培訓。研究者們為學生制定了壓力管理的計劃,例如通過團隊活動或者使用健身房,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實驗組3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壓力水平減小了,而在控制組,只有6%的人認為自己的壓力水平減小。這些策略會給那些飽受壓力折磨的學生一個暫時緩解的機會,但是并不能消除導致他們失衡的那些潛在因素。所以一些研究者提出,最有效的緩解學生壓力的辦法縣減輕升學的競爭壓力。
學校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避免由于過分追求好的學業成績從而給學生的健康和社會適應帶來的傷害呢?位于紐約富有社區的惠特利(Whatley)高中和斯坦福大學啟動了“SOS”計劃(Stressed out Students Project)。總結惠特利(Whstley)高中以及其他很多參加“SOS”計劃的學校的經驗,主要有以下策略:
1.與學生、家長合作
學校定期與家長進行交流,學校專業人員向父母解釋不能將升學作為父母期望的唯一指標,因為家長不現實的高期望將不可避免的對學生產生較高的壓力,導致孩子因為家長無休止的壓力而厭學;學校鼓勵家長與子女合作來進行課程的選擇;學校向學生、家長發放調查問卷,調查與學業壓力相關的一些因素,包括作業數量,家庭作業時間、課外活動、睡眠習慣,課程期望以及大學申請條件等。學校根據這些基本的信息,來明確學生壓力的程度、范圍,從而為進一步的干預提供有效支持。
2.提高學生的時間使用效率
很多學校取消期中考試,將期末考試安排在假期之前,減輕假期的作業負擔,從而給學生留出更多的空余時間;很多學校重籍排列學校的課程表或者日程安排,避免將多門考試安排在同一天進行,許多學校要求教師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以前,考慮一下布置作業的目的,學生要花費多長時間才能夠完成:很多學校采取區段排課(block,scheduling),每節課九十分鐘,而不是傳統的四十五分鐘,目的就是避免將每天分為七節課,學生不停地從一個課堂到另一個課堂,而每天晚上要完成七門功課的家庭作業,從而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還有的學校每周一次推遲上課時間,保障所有學生都擁有有效的午飯時間(據調查,大約20%的學生利用午休時間來選修額外的學業課程),同時為數師提供更多的備課時間和專業發展時間。
3.提供健康咨詢
為了預防或者干預學生的焦慮、抑郁或者其他問題,學校為學生提供健康咨詢。健康顧問教授學生如何進行時間管理、減壓、瑜珈術以及其他自我調節方式,以此來緩解學生的壓力。學校開展各種活動。采取幫助學生的措施,如輔導會和工作室等,鼓勵學生說出自身的感受,以減輕負擔;鼓勵學生遇到問題及時向校方求助,或主動與教育服務部門聯絡。另外;各學校還強化校園知識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出現問題時,有積極求助的意識,及時引導學生釋放“能量”。
4.重新定義成功
社會已經向學生們的價值觀上施加了各種影響因素,學校的學習生活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應該如何定義學校生活中的成功?我們怎樣將這種成功傳遞給我們的學生?也許我們有這樣一種潛在的看法:如果我們讓滿足與欣慰很難達到的話,孩子們會有更強烈的動機去做。但這樣的結果,可能導致一些有強烈動機的人從未體驗到滿足;可能導致孩子們認為,只有“A”等級才代表成功。
參與“SOS”計劃的一些學校正在改變他們公開獎勵優秀學生的方式,從而避免給那些沒有獲得獎勵的學生帶來一種無形的壓力。學校不再用廣播等公開的形式來播放某種排名,或者讓獲獎勵者進行演講。學校對“成功”的評價指標更加多元比,例如服務學校或社區,運動或者藝術上表現突出,或者對俱樂部活動積極參加、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都將被視作成功的標志。
5.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造成學生壓力過大的原因非常復雜,教師是不是有一部分責任呢?課堂教學有沒有問題?學生的課業負擔究竟與教學質量有怎樣的關系?很多人總是習慣把學生的課業負擔與提高教學質量放在一架天平的兩個托盤上。這樣就意味著,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得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反之,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就必須以犧牲教學質量為代價。事實并非如此,這個天平的正確放法應該是:將課業負擔與教學質量放在同一個托盤里,另一托盤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教學有效性一致的情況下,教學質量和學生課業負擔是成反比關系的,此時,教學質量越高,學生課業負擔就越輕,學生課業負擔越重,教學質量就越低;如果師生通過努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質量就會提高,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就會相對減輕。
五、結語
一些學校還采取了其他一些策略,例如控制引起壓力的環境因素,包括噪音、空間擁擠以及污染等,確保學?;蛘咧車鐓^的安全,制定相關的政策預防嚴重的紀律問題以及其他容易引起學校暴力發生的行為。
這些策略的長效影響還沒有顯現,近期的效果也不很明顯。盡管如此,該計劃還是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果,教師們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越來越多的團體已經意識到學生壓力問題的嚴重性,并且采取積極的舉措來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研究看認為減少或者控制壓力是一個需要決心、耐心和信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校管理者、教師、家長、學生本人無疑都將會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但為了學生的發展,還是值得付出這些努力的。
>>>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