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分離性焦慮有以下的主要表現:
1..因不愿離開依戀對象而不想上學或拒絕上學或沒有依戀對象陪同絕不外出,寧愿呆在家里;
2.沒有依戀對象在身邊時不愿意或拒絕上床就寢;.反復做惡夢,內容與離別有關,以致夜間多次驚醒;
3.與依戀對象分離前過分擔心,分離時或分離后出現過度的情緒反應,如煩躁不安、哭喊、發脾氣、痛苦、淡漠,或社會性退縮;
4.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反復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軀體癥狀,但無相應軀體疾病。
分離性焦一般發生在6歲在前的兒童,其依戀對象大多為父母或者與他有密切關系的人,如奶奶和外婆等。這種心理障礙一般都主張早點得到治療,以免以后給他們的人格或心理方面造成新的障礙。
二、分離性焦慮的心理治療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是父母要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共同參與,調整家庭教養方式,改善家庭氣氛和環境,幫助家長分析自己的個性特征、行為方式和情緒反應對患兒可能產生的影響及程度。比如,是否有溺愛現象,是否有過于表達了對孩子關心的方式。因為這些都會使孩子產生不正常的依戀。
其次,有決心改變父母教育的方式,如每天與孩子的接觸都要有的減少,如減少見面的機會,減少打電話的次數,并要持之以恒。當然這種下這種決心是要勇氣的。
第三,要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其他同齡孩子接觸,在交流中減少對父母或其他人的依戀。一個有效的辦法是讓其他勇敢的孩子成為他的榜樣,而大人們不失時機的表現和鼓勵他的表現。
最后,當這些方法都不能奏效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考慮使用某些抗焦慮藥物進行幫助,也會有一定的效果。
下一篇:·開學,老師也焦慮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愛插話是心理焦慮表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