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媽媽說,小雨是個乖孩子,聰明伶俐,惹人喜愛。一年前開始有了一個毛病:喜歡咬指甲,而且頻率越來越高。家里人用了各種方法想讓她改掉這個“壞毛病”,小雨卻依然如故。等到有一天,媽媽發現她10個手指頭的指甲斑斑駁駁,參差不齊,而且一個大拇指的指甲已經被咬沒了,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咬指甲、抓撓皮膚或頭,揪頭發、磨牙;
愛哭鬧、亂發脾氣;
入睡困難,睡不踏實,多噩夢;
肚子痛、頭痛、惡心、拉肚子、尿頻;
……
別以為這是孩子不聽話、有“壞毛病”的表現,或者是病了。其實,有可能他正被焦慮侵襲!
都是焦慮惹的禍
談到焦慮,我們往往容易想到成人世界里由于競爭和壓力而產生的焦慮,殊不知,焦慮也在悄悄侵襲著孩子的世界。父母及家人通常把孩子出現的一些異常行為看成是不聽話的表現,卻很少把孩子的緊張、哭鬧、發脾氣、“壞毛病”與焦慮聯系起來。
像小雨的這個“小嗜好”就是典型的焦慮狀態的顯現,還有一些孩子老說肚子痛、胸悶,到各大醫院進行檢查,結果卻完全正常,最后發現這些身體癥狀都是緊張焦慮的外在表現。
和成人一樣,很多時候孩子的焦慮狀態都是潛在的,他自己并不了解,因而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但他們會下意識地通過其他的途徑,比如哭鬧、身體不舒服、舉動異常等,來釋放和“報告”在自己身上發生了什么。
誰家的孩子更容易焦慮?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緊張焦慮的成因非常復雜,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后天環境引起的。
先天氣質起一定作用。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他們的寶貝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表現出極度的害羞,見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長大一些后,他們中的一些依然表現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強的性格特點,容易緊張,多慮。有些父母很納悶,自己帶孩子和別人沒有什么區別,為什么孩子這么“磨人”?在這里,先天氣質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父母要求過高。有研究表明,環境因素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大多具有焦慮氣質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容易焦慮,或情緒易急躁。不難想象,遇事經常緊張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慮的;而情緒不穩、愛責打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長期被忽略、責打、否定的狀況下,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穩定感。
如今,更為多見的焦慮是父母通過對孩子實行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別的孩子不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會,別的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于有了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高標準,孩子的表現很難讓父母滿意和認可,他們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會因為自己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自信心受損,內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輔以恐嚇或粗暴的懲罰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就會顯得更加緊張。
下一篇:遠離焦慮情緒重拾快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讓“就業率焦慮”蓋過就業焦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