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電視、電話、電腦、電子郵件、手機、互聯網、MSN、QQ等等各種現代化的通訊設備和傳播手段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方便,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困擾。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當其中一些信息忽然在我們身邊消失,心里開始覺得焦躁、恐慌,甚至身體出現頭暈、胸悶等癥狀。這種現象在心理學界已經有了一個專有名詞:信息焦慮癥。
都市白領最易受侵擾 在某外企工作的王小姐近日外出休假,手機卻不慎摔壞了,一種不安的情緒便開始困擾著她:客戶資料失去了去哪里找回來?誤了工作怎么辦?老板聯絡不到她會不會很生氣?……越想越急,還沒等到假期結束,王小姐就迫不及待地從度假村出來馬上買了個新手機,并挨個找客戶電話,和每一個人聯系上。 從事新聞工作的劉先生也出現過類似困擾,每天上午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在機器啟動的當兒匆匆刷牙、洗臉、吃早點,當獲得新聞線索后開始尋找相關資料、和編輯溝通、寫稿。每天晚上睡覺前,劉先生總覺得自己的腦袋中裝了太多信息,有時候真想狂吐一番,把那些垃圾信息吐出來,這種情況有時會令他感覺頭暈、胸悶、急躁。 從事咨詢行業的秦經理每天都要瀏覽大量網頁了解信息,然后接觸不同客戶談論種種合作事宜,見面、手機、電話、電子郵件等從不停歇,不僅如此,在面對客戶時還必須打起一百分精神笑臉面對。而等到夜晚回家,老秦發現自己癱倒就睡,根本沒有精力再和妻子女兒多溝通生活,有時候下班回來老秦覺得自己的腦子空蕩蕩的,甚至發狠辭職不干,可當新工作日開始,老秦還是不得不再繼續同樣的工作。 醫學博士李先生認為,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焦慮癥是一種時尚病。而得病者多為這些學歷高、工作壓力大的白領。很多人認為,自己平素就在信息的“風口浪尖”上過活,隨時更新最新信息加以消化利用,是他們工作必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工作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信息轟炸超過承受力 李博士說,白領們這種不斷強迫自己更新知識信息儲備的方式,往往使人腦的“存貯倉庫”難以適應,當新信息進入,已經裝納大量信息的腦子往往來不及騰挪出足夠“空間”再接納新信息,或者不適應新信息的來臨。 專家說,當外界信息的輸入大腦,人體大腦就有高級中樞去綜合、分析和判斷,并進行一番信息加工。人如果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繁雜信息后,來不及分解消化,超出機體的承受力,由此便會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強迫和緊張。這種情緒非常接近精神病學中的焦慮癥狀,所以,這種因工作信息接觸過多引起癥狀的情況被一些人稱為“信息焦慮癥”。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約5%的人會得焦慮癥。從職業來講,記者、廣告員、網絡從業人員等長時間從事心理處于緊張工作狀態的人是“信息焦慮癥”的高發人群。一些被人們稱為“網絡綜合征”、“手機強迫癥”等時代感很強的精神問題,實際上都是過量信息作用于人的一種焦慮心理反應,也是信息焦慮癥的表現。下一篇:“七種武器”打敗焦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焦慮癥患者飲食要注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