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如今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自信而煩惱,不知道是哪里的教育出了問題,在很多事情上,孩子總是會說一句“我不會”。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因此想要讓孩子自信,一定不要讓孩子說“我不會”。
自信,也就是一個人對能否實現個人理想目標的堅信程度。“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對孩子來講,是其將來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尊重、贊許與鼓勵是對孩子最大的信任,這也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前提。因此,在家庭中父母對兒童自信心的早期培養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尊重選擇與信任。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感情與意見,并在行動中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父母的積極評價包括:愛撫、鼓勵、點頭微笑、表揚等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十分重要。對一些自信心過強的孩子,父母應該從多方面來關心了解他們,對其愛好和所提的問題,甚至他們的朋友都應該表示感興趣。一方面,通過間接迂回方式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使孩子在家庭民主融洽的氣氛中,體驗到自己的意見已受到尊重。
合理贊許與表揚。當兒童完成某項任務并獲得成功時,父母應及時給予表揚與贊許,使他們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有一位父親,發現自己的孩子學習雖不是很好,卻非常愛下棋,且經常戰勝成年人。于是,父親抓住孩子的這一長處,指出其棋藝高超是努力的結果,啟發他將這種精神運用到學習中和其他活動中,這對于培養孩子在其他活動中的自信心同樣具有積極的作用。
積極鼓勵與幫助。當孩子試圖去解決一個問題或完成一項任務如洗衣服、打掃衛生時,千萬不要干涉他們,如說“這件事你干不了”等。干涉往往表示一種暗含的批評。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應引導他們冷靜分析,鼓勵他們去勇敢地嘗試,而不要訓斥、諷刺或說什么“你怎么這樣笨”等會刺傷孩子自尊的話。總說這種話會導致孩子低估自己的能力,逐漸變得膽小、自卑和依賴他人。當孩子請求幫助時,父母也不要包辦代替,而應該表示相信孩子的能力,如,“你以前做得很好,現在你會做得更好”等。同時,父母也可以用建議的形式提出意見。
孩子不夠自信,長期下來就會生出一種自卑的情緒,這對于大家的心理健康來說是很不利的,因此,在生活中,家長朋友就要注意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問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希望通過以上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
下一篇:孩子愛哭 存在五種原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自卑心理的四大療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