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人在思索自己的時候,越發現自我越有一種捆綁和窒息的感覺,有的時候甚至因為發現人性的弱點而感到深深的失落。這樣的循環往往像一位名人說過這樣的話:哲學越了解愛情就對愛情越失望,同樣越了解人性就會人性越失望。人真的愈了解自己就越不開心嗎?
其實這樣的說法主要是沒有真正了解自我探索的意義與方法。現在市面上流行的自我成長小組不能算是自我探索,只能算是用心理分析,或者用被老師篡改、誤讀的心理學語言重新編譯或建構我們的過去。這樣的自我探索充滿創傷感,盡管這樣的探索背后有所謂的整合與療傷,但據我的經驗,老師把更多精力放在“發現”你的問題,把痊愈的責任更多歸屬給你自己。這就是為什么自我探索會激發更多的負面情緒,增加人的喪失感——傷口被打開,卻沒有人告訴他/她怎么把它縫合好。
自我探索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按照某種理論或言語模型去梳理自己的過去與現在/內心與現實/自我與人際。可這不是探索,而是重新把自己言語化,因為結論是現成的,你只需要知道,不需要思考。盡管這樣的重新結構是一種對過去的解放,會在短時間有釋放感,不過,新的言語詮釋又會像枷鎖,讓你失去被解放的滋味。你的信里有一個字:“深”,這是經典的精神分析說法。有沒有更深的自我,或者有沒有確實的自我邊界,心理學至今都說不清。人能夠知覺到的自我仍然是自我的投影——鏡像自我。
第二種自我探索是對自我覺知。沒有言語、分類、對錯,沒有批評與判斷你能知覺的一切都是自我的部分,宇宙/自然/人與物/存在與虛無/生與死你能感覺到的都構成你的自我范疇。自我探索就是擴大知覺的能力與范圍,類似達摩十年面壁,從對自我的知覺展開對宇宙、生命的探索。
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語的(心理分析是很暴力的言語)。唯一的工具是感覺;唯一的技術是接納與認同;要達到的唯一境界是無限。不然,所謂的自我探索出的結果只是言語產物,這樣的探索當然還不如那些活得簡單,從不對自我探索的人。
愈了解自己就越不開心的人不明白:自我成長不僅意味著自我發現,也意味著自我修復自我梳理和完善。真正的人生應該是且行且改善的過程,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周圍。
下一篇:如果孩子尿床了家長要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積極的家庭氛圍更利于孩子成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