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每個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點逆反心理,做些反叛的事,長此以往,就不利于心理健康的發展。教師是學生除了父母以外見得最多的長輩,所以教師有義務及責任去教導學生,把有逆反心理的學生引到正確的道路上。可是該如何引導呢?
1.教育者要有正確的觀點
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清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客觀存在及科學轉化的方法。可以告訴學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發獨立意識的一種表現,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現得比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顯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惡,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對。這樣做實際上是頭腦簡單、幼稚、不夠成熟的表現。
2.教師應努力尊重學生
有逆反心理的學生經常受到教師的斥責、懲罰,一般都比較心虛、敏感,對教師懷有戒心敵意,但他們又需要教師的諒解和信任。為了使他們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須首先使他們解除顧慮、擺脫消極的態度定勢。最根本的方法是調整師生之間的關系。為此,教師應自己帶頭真正實意地幫助這些學生。
3.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學生在班級中生活,這種班級生活構成學生的心理活動空間。 教師應善于采用組織手段,在班內組織起有一定層次的正式關系的網絡,為學生日益擴展交往范圍、建立多樣的生活聯系、形成豐富的責任依從關系提供充分的條件,從而使他們逐步深入到人際關系的各個方面去,使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充實和美好。針對存在逆反心理的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組織幫教小組,給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行為習慣等方面予以特別的關心和幫助,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同學的善意,他們會逐漸消除對立情緒,樂于接受大家,樂于參加集體活動并從中得到教益。
4.指導家庭教育優化
作為教師,應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師的指導下,家長如果能夠意識到與子女和自身雙重角度上考慮教育問題,合理調整教育行為,這將對改善家庭教育質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糾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產生良好的作用。
青春期是個過渡階段,所以教師的責任很大。對于有逆反心理的學生,要綜合各種情況,找合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改變他們的逆反心理。心理專家說過青春期的學生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那些逆反心理會得到控制和改善,學生的心理才會健康發展。
下一篇:孩子吃點虧更懂得與人為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成長路上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